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900人从1620开始 > 第二百二十一章 皇太极的战略构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二十一章 皇太极的战略构想

第220章 皇太极的战略构想

孙承宗其实也只是一波试探,无非就是转移一下大家的注意力,本质上来说,他和徐光启其实都算是东林一脉,而此时掌控内阁的也正是东林。

沈阳丢失后的第五天,辽阳陷落袁应泰殉国的消息也传回了京城,这个时间点其实比历史上还要提前一些。

原时空浑河血战结束后努尔哈赤率领5万大军直扑辽阳,袁应泰指挥3万明军出城应战,战败后本打算退进城内据守,但没想到后金再次使用城内内应作乱,整个辽阳城也和沈阳一样被人家从内部攻破。

然而在本时空,原本浑河血战的影像加上乔羽的出现导致了沈阳城比历史时空拖延了一天时间才交给后金。

努尔哈赤的6万大军也因为大唐的出现以及乔羽的突袭而伤亡了近万人,特别是浑河血战的伤亡规模远超原时空,这就导致后金在进攻辽阳的时候只派遣了代善的两红旗担当先锋,连努尔哈赤都是在得到皇太极明确信号,确定唐军撤退后才率领主力前往辽阳。

但历史的纠错能力就是这么可怕,明明两红旗兵力才一万多人,算上一些附庸蒙古人和投降明军,代善的先锋部队也才勉强凑够了2万人,可偏偏人数劣势反而让袁应泰更加提前出城与代善展开了决战。

历史上努尔哈赤6万大军的时候袁应泰都敢出城作战,如今人数只有2万,袁应泰自然比历史同期更有信心,自然结果也要比历史上更加惨烈。

3万明军在袁应泰这种不太擅长指挥军队的大明文官指挥下出城与代善2万人直接交手,代善立刻摆出一幅立足未稳便遭受到攻击,部队混乱而不得不后退的姿态。

袁应泰或许真的就是如此想法,当即全军压上准备正面击溃代善所部,但是他忘记了一件事,那便是他麾下的明军都是步兵,而此时的后金精锐几乎都是骑兵,甚至连步兵也有乘骑的马匹,双方的机动能力完全不是一回事。

基因里都注入了莽古歹的蒙古各部族最为擅长诱敌战术,彼此之间都不需要提前沟通便能各自战位将追击而来的明军战线拉长。

袁应泰那边还在激动的以为自己要获得一场大胜的时候,两红旗主力突然在后撤途中表演了一场奔马上更换马匹的好戏。

一人双马甚至一人三马的两红旗精锐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全军加速,在明军面前表演了一个完美的大弧度转向,从后撤的混乱队形中立刻变成两翼钳形攻势开始反攻明军。

没等明军停下追击的脚步,蒙古各部族立刻回身放箭打乱明军追击阵型,攻守之势瞬间易位。

袁应泰还没回过味的时候,两红旗主力便已经绕道两翼对明军拉长的阵型发起了冲击,转瞬间三万明军便被分割成数段,进而利用投降明军高喊‘战败’‘快跑’一类词语的刺激,整个明军便放了羊。

代善紧紧抓住战机率领精兵尾随溃兵冲进了辽阳城,当天便掌控了整个辽阳。

京城,孙承宗能在砸锅之后依旧保持现有地位而不被弹劾,本质上还是因为他的行为并没有触及东林底线,甚至某种程度来说,他这算是在尝试着帮东林掌控兵权。

东林一脉对于武夫天生就十分反感,特别是他们内部那些人明显不擅长军事的情况下,总是让武夫背锅也容易被人诟病,所以在唐人搞出雇佣兵玩法之后,根子在江南地区的东林一脉其实也在尝试搞一支属于自己体系的武装力量。

因此这里与原时空的历史又出现了一丝小小的变化,那便是熊廷弼和王化贞出发前往辽东的时候,后者的队伍中增加了一支来自舟山的部队。

原独立佣兵第二营由佣兵少校谭海率领500名雇佣兵加入到了王化贞的队伍中来,这支原本由江南士绅投资组建的雇佣兵队伍也参加了对琉球和倭国的战斗,尽管没有多少实战经验,但名声却已经因为雇佣兵队伍的缘故传播了出去。

实际上参与投资的士绅便是江南地区亲近东林的那些人,只是当初并不是全力投资,有点跟风的嫌疑,所以名义上是常熟、苏州、松江三地士绅联合出资,并没有公开与东林有什么关系。

东林方面早就对武装力量垂涎三尺,特别是辽东局势如此糜烂的情况下,要说他们一点责任都不用承担,很明显是不现实的。

所以这一次首府叶向高调来了佣兵第二营,由安排给了王化贞较为充足的钱粮,就是打算把东林的牌子打响,让整个辽东将门和朝廷诸公亲眼看看,真正能够治国的还得是他们东林,武夫根本不懂打仗。

熊廷弼是楚党,所以这一次他背后的楚党一派也借着孙承宗砸锅的机会给他调派了徽商佣兵第二团中的三个营,摆明了就是要来和东林一派抢夺对辽东的控制权。

不说这两派的争斗,至少熊廷弼和王化贞在抵达辽东的时候,他们的底气要比原时空强了许多,甚至王化贞和熊廷弼的麾下还出现了飞箭2号,前者是东林一派得知沈阳战报后加急派人从舟山基地购买的,还在起运辽东。

后者则是徽商佣兵团在九州之战后就从唐人手里买来的存货,三个营在转运辽东的路上就已经携带了。

那下辽阳后的努尔哈赤和原时空一样准备暂时修整后便直接向西平堡方向推进,只不过与原时空不同的是,此时的皇太极已经率领三千正白旗精兵抵达了东港,并且在东港等来了唐人那个所谓的东港总督。

天启元年(1621年)4月,就在沈阳、辽阳丢失后不到一个月,大明朝廷方面熊廷弼、王化贞还没有出发前往辽东的时候,皇太极与林枫在鸭绿江入海口后世东港的位置正式见了面。

对于生长在本时空的皇太极来说,唐人明显是早有预谋,否则乔羽不会准确的在后金进攻沈阳城时出现在沈阳。

唐人更不可能在一个月后就派遣一支军队直接来辽东,按照他的理解,通讯时间尚且要最快一个多月才能送达福建,唐人这个时间点上最多应该是才知道消息才对,所以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唐人对此早有预谋,否则解释不了唐军为何会如此迅速的抵达辽东,更解释不了乔羽为什么会知道林枫的准确抵达时间。

林枫和乔羽肯定不会给皇太极解释电报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前者在客套时一直打量着眼前已经有些臃肿的皇太极,而后者则有些小女生姿态的站在林枫身边撒娇,像极了一个受了委屈的妹妹在找哥哥诉苦。

这给了皇太极另外一个假象,那就是他再次误会林枫与乔羽之间可能存在亲属关系。

其实乔羽就是单纯的因为身边没有穿越者,麾下将士不适合什么话都说,所以这段时间来她一直很郁闷,总想找个人说会儿话。

林枫和乔羽自然能看出皇太极有所误会,但两人明显不在意这种误会,毕竟都是现代人,朋友之间聊天说话的姿态很明显与当前时代的人不同,所以也没有必要解释,反倒是偶尔让对方误会一下,说不准还能传递出需要传递的信号。

林枫希望皇太极误会,进而按照他原本的计划来和自己谈判东港以及旅顺的问题,毕竟乔羽在电报中就已经推测了皇太极的大概预期,这会让林枫在谈判中有机会获得更多利好。

乔羽则希望借着林枫这个总督身份唬住皇太极,进而把自家生意在这边铺开,以她的见识来说,东北的金矿、铁矿等重要工业原材料都可以是她家产业的原料来源地,穿越者们发展工业的脚步从未停止,只是工业部的项目很少公开宣传,大家都不希望本时空的人过度关注台南工业而已。

所以谈判还未正式开始的时候,林枫和乔羽就很默契的摆了皇太极一道。

林枫这次带来的部队只有1200人,其中野人女真1个营500人,幕府军仆从军1个营500人,另外还有孙有财帮他招募的明人火器连100人,以及荷兰东印度公司帮忙招募的一个连白皮火枪雇佣兵。

他的部队和乔羽的部队加在一起也不到2000人,凭借这点人数就想和后金叫板,着实有点不切实际。

皇太极也就是警惕唐人传说中的实力才会这么客气,所以双方都很谨慎的情况下,东港归属权的谈判很快就按照早前约定签署了条约。

之所以会如此顺利也并不是皇太极看不出这个位置的战略意义,而是当前格局下,后金的主力部队还在向西扩张,才刚刚突破到沈阳、辽阳一线,对于自己的后方并没有来得及清理。

原时空历史上的这个节点就是毛文龙在今年率领不到200人拿下了镇江,然后一路控制皮岛开始建立东江镇。

尽管毛文龙还要几个月之后才来,但那并不意味着后金中善于谋略的皇太极看不出这里的危机。

特别是乔羽提及唐人要拿下这个位置的时候,皇太极其实就已经和努尔哈赤一起对这里进行过推演,甚至意识到了这个位置要是被别人拿下,他们就要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局之中。

种种迹象表明,唐人并不是站在大明一边,或者说并不是完全支持大明。把这个位置放给唐人其实也是后金的一种无奈,他们人手不足,没有能力完全在东线驻扎大军。

在得到唐人提示之后,皇太极就担心明国也难免会有人看出这个方向的战略价值,与其到时候因为自己这边兵力不足而便宜了明国人,到时候造成大金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倒不如趁早给了唐人,开展贸易来让唐人制造缓冲区。

其实东边的主要敌人可不是未来会出现的毛文龙,而是朝鲜人。毕竟朝鲜是一个国家,一个至少目前看来账面实力远超后金的国家。

这样一个势力在后金没有准备好清剿之前,必然会是后金的一个巨大隐患,所以理论上来说,历史上毛文龙能够开东江镇未必就没有后金纵容的因素存在。

或许从史书的角度来说,朝鲜人的实力不是很靠谱,但是换做当时的人来看待战略格局,夹在大明和朝鲜之间的后金未必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所以放任毛文龙在皮岛看似是给自己后方增加了麻烦,但考虑到海上运输力量不足,东侧又都是山林,毛文龙实际能给后金造成的损伤也非常有限,反倒是没有毛文龙阻隔在后金与朝鲜之间才会更加危险。

这种事从战略角度来说更加合理,毕竟一方统帅要考虑的是战略态势,而不是仅仅因为朝鲜军队战斗力不强就敢完全忽视这个国家。

邵威要的是掌控辽东格局的阀门,所以毛文龙在当前时代是不可能再去皮岛搞东江镇了,来之前邵威已经明确告诉了林枫,毛文龙最多只能在长山群岛活动,一旦敢于北上或者有意图拿下皮岛,林枫所部就需要联合后金将其打回去。

林枫要在这里做的工作只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和后金、朝鲜在这里开展贸易,大量吸收辽东资源来协助穿越者的工业发展。

第二个就是一旦后金在辽东做大,他就需要放任毛文龙从长山群岛出发突袭后金,让大明和后金之间的战争限制在辽东范围之内。

所以邵威在选择的时候就直接挑选了东港和旅顺这两个地方,一来这两个地方都是辽东的重要海港通道,二来也是可以把未来的东江镇控制在这二者之间,利用毛文龙的东江镇将辽东半岛南部控制在后金势力范围之外。

双方都有各自的小心思,对于后金来说,皇太极能看出自身弱点,自然愿意现在与唐人妥协来换取缓冲时间。

按照皇太极的推演来说,当前由唐人建立缓冲区,大金就可以暂时减少对东南方向的防备部署,唐人那点兵力一旦敢于突入东部山区,大金勇士就有无数种办法弄死他们。

有唐人在,明国人就没办法在这个方向投入过多力量,朝鲜也不会真的因为明国的要求而出兵突袭后金,毕竟朝鲜真要是敢越过唐人地盘来进攻,唐人就会教他们做人。

只要时间上能拖延两到三年,大金就可以在辽东西部与明军主力伺机决战,最终完成掌控辽东的目的。

没错,当前这个时期的皇太极和努尔哈赤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们无非就是希望掌控整个辽东而已,还没有想过要进关去颠覆大明,也不认为自己有那份实力。

所以在皇太极和努尔哈赤的推演中,掌控辽东之后便可以依托辽东走廊防备明军反攻,主力部队就可以回师向南或向东。

与唐军决战的事情并不在皇太极和努尔哈赤的推演中,至少他们确实没有找到应对火箭弹和那种连发火枪的好办法,哪怕是他们很清楚那些武器会受到山林等地形的限制,但只要唐人据守城池,他们依旧没办法。

所以他们是希望掌控辽东之后再与唐人谈判,在他们的认知中,唐人明显和那些晋商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只要利益给的足够,唐人应该会愿意与他们一起进攻拿下朝鲜。

至于到了那个时候唐人是否真的愿意,皇太极其实也不是很在意,因为当大金掌控整个辽东的时候,大金拥有的兵力必然不会是现在这些,不说能够翻上一翻,最起码搞出10万精兵皇太极还是有信心的。

何况皇太极也在通过晋商安排自己的情报探子,其他事情他可以不关心,但要说仿制、偷窃唐军那些神奇的火器,皇太极可是不惜钱财的。

按照皇太极自己的推算来说,他觉得最迟三年到五年的时间,晋商和他的情报探子肯定可以帮大金把唐人的武器带回来,甚至说不定还能完成仿制,到时候有了唐军那种强大的武器,他们大金也就不用再看唐人的脸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