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900人从1620开始 > 第二百零四章 浑河血战0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3章 浑河血战01

就在台南穿越者们关上门互相吹牛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大明朝廷却在这个时间点上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

从锦衣卫密探传回的情报来看,远征倭国的唐人在与倭国幕府签署协议之后,很短的时间内便选择了撤军,甚至那200个当初离开台南的唐人也返回了台南,如今所有唐人都在他们的大船上进行会议。

各方消息汇总来看,很明显台南这不足千人的唐人准备建立一个国家,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可笑,但朝廷还是意识到了这会是大明的一次机遇。

大明事实上并不缺乏战略眼光,他们往往出问题的地方在于眼高于顶,或者是夸夸其谈之辈上位。

所以在确定台南方向的情报之后,内阁与六部官员其实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赶在唐人完成建立国家之前,收复或控制住辽东局势。

这种想法的初衷可以说完全没有问题,毕竟大明是以全国资源来对抗辽东一地,无论是人口、收入还是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大明很明显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而新晋崛起的唐人在海外搞风搞雨针对的却是大明的藩属国,甚至还接受了大明军队伪装成雇佣兵参战。

根据锦衣卫以及秦良玉将军带回的消息来看,唐人带上大明的目的十分明显,那就是为了展示他们的火箭弹,或者其他更强大的武器来确保他们的地位和安全不会受到重大威胁。

这一点对于倭国和琉球来说非常好用,甚至朝鲜和安南也同样有了效果。

可是换做在大明这个体量的国家身上,这就有点外强中干,强装镇定的感觉了。

毕竟主体人口实际上还是大明流民,这也意味着只要大明愿意,随时随地就可以对台南掌控范围内的百姓进行引导,甚至给出一点甜头,还能给唐人制造更多麻烦。

因此从大明朝廷的角度来说,很明显唐人这种情况暴露出了他们弱点,意味着唐人并没有大家见到的那般强大。

如果唐人真的很强大,他们完全没必要继续保留与大明之间的合作,甚至更不可能甘心给大明当一个藩属国。

内阁的观点或许有些异想天开,但确实也算是一种战略分析,而且十分有道理。

所以大明内阁难得意见一致的将台南唐人看做成了大明最重要的敌人,相比之下辽东的局势就明显没有唐人带来的威胁更大。

如果没有唐人出现,或许大明朝廷各方利益团体还会继续放任辽东建奴给大明放血,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没有辽东持续放血,又哪来那些士绅文官们吃的沟满壕平。

但问题是唐人出现了,并且还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换做是大明来主导进攻琉球和倭国,内阁也不认为大明就真的有实力能够做到唐人那种地步。

所以内阁决定推动尽快解决辽东问题,将整个大明从辽东方向持续失血的状态中摆脱出来,把主要资源转移到东南沿海,以此来防备唐人建立国家之后对大明下手。

毕竟唐人并没有选择直接给儒家读书人特权,反倒是建立起了一套新的体系,而且这套体系明显就是唐人从某个成熟国家直接复制过来的,真要是让唐人玩成功了,怕是大明便再也没有机会对抗唐人了。

很多传统士绅儒生其实对唐人非常不满,因为唐人把本该属于他们的特权转移给了吏员和更底层的普通百姓,这在文人圈子里看来就是在刨他们的根,绝对是那种不死不休的敌对关系。

所以相比原时空,内阁和六部甚至勋贵等大明各方势力几乎在同一时间达成了意见统一,整个大明也算是真正暴露出了他的獠牙。

这其实也算是一种信息差,东南甚至江南士绅和官僚其实对唐人还算满意,至少唐人在玩他们自己那套体系的时候,很多士绅子弟还是很有机会的,尤其是读书人的先发优势并没有被唐人完全扼杀,而李旦集团又实实在在拿到了好处,这就给了许多士绅和大家族机会。

问题还是权柄和控制力方面并不是很容易让士绅阶层满意,因为唐人构建体系的时候未被了传统士绅的分权关系,也就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按照这套逻辑,实际上就应该完全把体系建设留给士绅,而不是像唐人这样自己来搭建一套给更多底层人机会的体系。

尽管唐人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他们的体系,甚至很多细节还在讨论当中,但这并不妨碍有些士绅官员一次揣测唐人的目的,因而要把唐人看做是大明最大的威胁。

有内阁和官员们的支持,辽东方面很快便再次汇聚起了大明的主要精锐部队,这其中就要比历史上的规模更大,尤其是宣大骑兵和白杆兵以及浙兵、新军等精兵的数量和待遇要比原历史更好。

内阁主张一劳永逸的打残或清理建奴,因此在皇帝内帑再次被掏空的前提下,宣大骑兵从原时空的数千精骑变成了上万精兵,甚至还有不少蒙古小部落的骑兵也被宣大兵裹挟到了辽东。

浙兵方面难得一次拿到朝廷的饷银,而且还是抵达沈阳城之前就预付一半。徐光启训练的新军虽然总数只有3000人,但这并不妨碍他派去与唐人进攻琉球和倭国的那几百人成为军官,并且在持有唐人火枪火炮的情况下拥有更多自信心。

秦良玉或许是唯一一个对此战有所担忧的将军,因为内阁大佬们依旧没有放弃对军队的掌控,他们还是文人那套习惯认知,觉得一支军队需要多重手段来制衡,以此来避免部队不受朝廷掌控。

但大明的问题往往就在这种看似团结一致中总会闹出点花样来,由于比历史同时期更早筹备浑河之战,本时空到1621年2月18日时,徐光启新军3000余人便已经与浙兵3000人汇合,双方提前赶在沈阳城丢失之前进驻了沈阳。

而白杆兵方便因为需要和酉阳土司兵在山海关汇合,秦良玉所部又在参与琉球、九州之战后没来得及修整,因此所部在山海关至宁远一线等待后方粮草调配等了近七天。

宣大骑兵倒是按照朝廷的预料提前进入了辽东,可是由于此前大明一直没能解决宣大骑兵的军饷问题,临时补发的少数钱财又被层层克扣,以至于命令下的太急切,部队分成了数段分散向辽东进军,在半路上就遭到了后金小股骑兵和蒙古骑兵的袭扰而提前停在了广宁一线。

实际上本时空的浑河之战也仅仅比原时空多出了徐光启的新军3000人而已,兵力上在战场方面并没有太大变故,甚至因为新军和浙兵提前抵达战场进入沈阳城,后金进攻沈阳城的时候浙兵反倒是被叛乱的蒙古部队包了饺子。

列阵而战对于这个时期的大明精锐来说并不算什么,甚至很多部队还有足够的战斗力能和后金兵打的有来有回。

可一旦陷入混战、巷战甚至部分阵型被冲破的局面时,大明军队方面的组织能力就会暴露出巨大的问题。

2月21日,后金主力进驻沈阳城下,叛乱的蒙古人率先在城内包围并分割了浙兵,由于前线指挥权限依旧掌握在文官手里,以至于戚金等将领当时被文官召到县衙去开会,而没能第一时间与自己的部队在一起。

混战从21日清晨开始,一直持续到午后,沈阳城门被打开,大量后金提前安排好的探子和蒙古人在城内四处传播谣言,以至于浙兵不得不被蒙古人和后金进城主力挤压出城外。

到了黄昏前,浙兵3000依旧保持了近2000战力,但本身却丢失了大量武器装备和辎重,不得不在城外浑河边构筑营寨固守。

新军方面的表现也没有达到徐光启的预计,原本徐光启就是文官,尽管他负责训练这样一支新军,但实际上指挥部队的仍旧不可能是他本人,甚至他本人此时还在京城向皇帝汇报有关唐人的信息。

新军成军时间太晚,以至于除了那少部分跟着唐人一起打琉球和倭国的士兵有点作战经验外,大多数新军士兵其实都是刚刚被编入军队的青壮。

面对蒙古人和后金探子的分段冲击时,这些少数老兵还能依托火力优势组织新军士兵抱团反击。

一旦被蒙古人或后金探子近身,新军士兵就很容易崩溃,甚至被对方直接冲破阵型。

当浙兵不得不退出沈阳城的时候,新军同样在仓促进集结部队跟着一起突围出城,只不过由于经验等因素,浙兵还能撤出2000多人,新军反倒是只有1000余人跟着浙兵一起突围,其他部队只能在城内混乱的情况下各自为战,直到大量守城明军投敌之后被各个击破。

浙兵和新军本身就擅长巷战一类的小范围战斗,尽管他们在仓促间不得不被对手挤压出城,但是对于后金努尔哈赤来说,城内的战斗也确实上他损失了不少精兵。

如果后续的仗都要按照这个伤亡比来兑换,努尔哈赤可不认为自己真的能和地大物博的大明换的起。

所以赶在太阳落山之前,努尔哈赤又组织几次进攻,希望能尽快解决在浑河边搭建营寨构筑阵地的浙兵和新军。

但很可惜新军撤出城的时候带出了大量火器,加上浙兵本身就有不少弗朗机和火绳枪,两军合在一起之后的火力密度非常恐怖,后金在付出了大量伤亡之后终究没能赶在太阳落山之前攻破明军的阵型。

太阳落山以后,陈策等将领便已经意识到了沈阳城失守的事实,从当前战局来说,陈策等将领也不认为以自身实力可以连夜袭城重新夺回沈阳。

因此明军方面在当晚发生了巨大分歧,陈策、童仲揆认为应该连夜撤军,将部队后撤到白塔堡附近与总兵朱万良的三万主力汇合,届时再考虑与后金决战于沈阳城下。

张明世和戚金则认为新军火力强大,新军手里掌握的唐人燧发枪制作精良,可以连续射击多次而不会炸膛,射速方面也远比明军目前主流的火绳枪更加先进。

有这样的火枪和浙兵方面列装的佛郎机火炮,集中大量火力的情况下,浙兵和新军是有机会快速突进,直接杀进城的。

本时空浙兵和新军都是从沈阳城里被挤压出来的,与原时空那种本就在城外向沈阳城进军援助的状态完全不同。

前者有失城的责任背负在身上,压力自然会更大一些。而后者只能说是支援不力,按照当前时代的习惯,根本算不得什么问题。

最终还是陈策和童仲揆被张世明、戚金二人给说服了,失城这个责任很明显不是谁都能扛得住的,何况总兵朱万良、姜弼与原时空一个德行,近在咫尺的沈阳城丢失,直到太阳落山也没能派出援兵。

于是当晚浙兵在戚金和张明世的带领下率先向沈阳城发起了反攻,只是很可惜后金军只是初时应对有些仓促,待到后金几个将领斩杀了一些趁乱想要溃逃的明军和蒙古人之后,依托城墙防御的后金军很快便稳住了阵型。

等后金骑兵赶来支援,戚金和张明世便不得不退回临时构筑的营寨转攻为守,双方借着火把和火器的光亮一直打到天明时分,直到白杆兵出现在浑河沿岸,双方才停止战斗重新列阵。

与原时空一样,秦良玉和马祥麟依旧没能参加上这次的战斗。原时空秦良玉要负责山海关方面的防守任务,指挥白杆兵和酉阳土司兵的将领是秦良玉的兄长秦邦屏。

而本时空虽然缘由有所差别,但实际情况却又与历史惊人的一致。

由于率队跟着唐人打了琉球和九州,所以秦良玉算是大明方面目前为止唯一了解唐人的将领,因此朝廷方面难得给了秦良玉嘉奖,甚至兵部也难得大方的给了秦良玉一笔钱,打算让她返回石柱重新组织一支白杆兵,并与唐人联系获得唐人的武器。

朝廷方面已经开始着手仿制唐人的燧发枪了,并且仿制过程并不算困难,至少兵部和工部的工匠在钱财支持下还是可以仿制的。

只是由于技术原因和财力原因,朝廷方面的仿制良品率很低,暂时也做不到批量生产。

马祥麟被秦良玉留在了山海关,因为开战前她就不认为这一仗的胜率有多高,毕竟她对大明朝廷的了解还算很深,所以她觉得一旦沈阳、辽阳失守,以大明那些文官和将领的德行,整个辽东局势很有可能崩盘,到了那个时候山海关将成为大明在辽东方向唯一的后路。

不过与原时空不同的是,这一次秦邦屏统领的白杆兵数量要比原时空多了许多。秦良玉在赶到山海关之后便将参加了首里城之战的2000白杆兵交给了自己的哥哥,并且还把一部分她从唐人那里获得的燧发枪和佛郎机也一同交给了秦邦屏。

为了增加实力,秦邦屏也没有抽调自己麾下的白杆兵留在山海关驻守,反倒是从酉阳土司兵力抽调了一千人留给马祥麟守卫山海关,他自己则带上了4000白杆兵和1000酉阳土司兵和大量火器快速支援沈阳城。

斥候发现沈阳城被后金进攻的时候秦邦屏就下令全军急速支援沈阳,只是很可惜白杆兵的队伍中增加了大量火器和辎重,甚至还增加了10枚唐人送给秦良玉的飞箭2号火箭,以至于白杆兵的行军速度受到了很大影响,一直到次日凌晨,秦邦屏才带队抵达浑河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