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琉球攻防战01
当前时代的战争还没有后世那么复杂,至少战争所使用到的武器还很简陋原始,所以没有统一开火,只有各船听到台南号开炮的声音后跟着各自开炮。
没有详细的炮击目标,在对方炮台没有还击之前,只有海警船的主炮打了两轮,把表面上大概是炮台的东西打掉,所有列装了火炮的船只便朝着各自认为可能存在防守力量的方向胡乱打了三轮火炮。
港口方向没有任何还击,甚至刘晟和梁向东的望远镜里也看不到任何岸上武装力量的存在,所以在完成三轮炮火胡乱射击之后,独立佣兵第四营的松浦家族便成为了大军第一批登陆的部队。
作为九州萨摩藩的一部分,松浦家族的力量一直都盘踞在平户附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早早就渗透过岛津家族的地盘,所以独立佣兵第四营算得上是熟悉琉球的一支部队,他们作为第一批登陆力量自然就能迅速发现港口的防守部队究竟布置在了什么地方。
管委会选定的进攻地点是后世的那霸军港方向,这里距离琉球首都首里城最近,直线距离不到四公里,可以说只要完成登陆就可以直接进攻首里城,并且掌控制海权后几乎就没有了后勤风险。
跟随在第四营身后的则是独立佣兵第五营,这本就是琉球王室和闽南三十六姓组织的队伍,尽管琉球建国已经数百年时间,但从朱元璋时代留下的闽南三十六姓依旧是琉球国内的主要贵族。
这些贵族在琉球落地生根,但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就和大明的本家断了联系,实际上自从1609年岛津家族入侵琉球开始,这些人就和大明本家取得了联系,甚至不少人直接分家把各自家族的一部分送回了大明。
这一次有唐人组织反攻琉球,三十六家后人以及琉球王室自然不会缺席,所以他们也搞了一个营的名额跟着一起参加了反攻的队伍。
之所以没有让他们成为第一波登陆上岸的部队,主要还是考虑到了他们的战斗力确实很差劲。三千岛津家族的士兵就能把整个琉球拿下来,指望着一支临时拼凑出来的500人队伍跟岛津家族可能存在的抵抗力量开战很不靠谱。
刘晟是希望松浦家族这种熟悉岛津家族力量的部队最先和岛津家族的防守力量交战,一方面心里有个小算盘,希望倭国人自己内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晟并不清楚当前时代的倭国人究竟是怎么打仗的,他想评估一下当前时代的倭国军队究竟有多少战斗力。
跟随在第五营后面的则是独立佣兵第三营,这是一支由朝鲜贵族组建的佣兵队伍,其成员大部分来自于朝鲜贵族的私兵和朝鲜水师,可以说他们对倭国人的印象非常深刻,毕竟二十年前他们的父辈就曾在朝鲜本土和倭国人交过手。
不说朝鲜人的战斗力如何,最起码彼此之间这份仇恨就很容易让这支部队带着情绪上战场,松浦家族跟岛津家族的队伍互相熟悉对方,一旦交战就会在相互熟悉的情况下形成对峙局面。
至少双方在熟悉对方的情况下不会一上来就放手一搏,而跟在松浦家族队伍身后的琉球部队有着收复国土的野望,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会让他们依靠背后唐人的大军而拥有更多进攻的勇气。
至于朝鲜人,把他们放在第三的位置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历史记录不是太好,这群人打顺风仗肯定没问题,但要说逃跑肯定也是有前科的,所以刘晟特意把他们安排在了琉球部队的后面,而在他们的后面又安排了徐光启的大明新军独立营。
心态上身后就是大明新军的情况下,朝鲜人还是不敢轻易后撤的,就算他们真的后撤也需要考虑一下大明新军列装的那些火器会不会对他们开火。
而这个答案其实非常容易获取,只要稍微了解一点朝鲜历史就会知道,20年前的大明军队可是没少被朝鲜人拖后腿,当年的李如松被坑之后怎么收拾的他们,杨镐又是怎么整顿后方的,朝鲜人应该还有记忆。
当然考虑到朝鲜人可能出现的问题,刘晟还是把主力暂时压在了码头,等待这第一波次的武装侦查确定码头附近安全才让主力部队登陆。
第二梯队是石柱白杆兵和南京徐家的第六团,这两支都是大明的武装力量,前者是不受待见的土司兵,后者则是南京勋贵,算起来也是远离朝廷的一支力量,都算不上大明的核心,只是后者更拉胯而已。
两个团的大明佣兵完成登陆后,刘晟这才草草组织自己的第一旅5000人开始登陆,最后则是把独立第一营留在码头守备运输上岸的辎重,独立佣兵第二营协助运输辎重,忙活了整整一个上午才开始向首里城方向进攻。
前方的松浦家族已经抵达首里城下的时候,刘晟的主力才刚刚离开码头,好在这一路上都没有遇到岛津家族的抵抗力量,甚至斥候都没有发现,刘晟这才能协调好各个部队汇聚在首里城下。
刘晟没有过大部队指挥的经验,尽管他也学习过一些指挥方面的内容,甚至可以根据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将部队安排的井井有条,但他并没有这样做。
一方面他不认为这样一支大军会遭到岛津家族的反击,这一仗大概率会演变成一场首里城内的巷战,毕竟野战武器岛津家族几乎没有,他们除了火绳枪和少量小口径火炮外,几乎几没有多少热武器。
指望这样装备的军队和数倍的对手野战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琉球本身就是个岛国,海上有海警船和欧洲海商的武装商船巡逻,岛津家族留守的力量也不存在逃跑的可能,所以他们唯一能够给己方造成大量伤亡的机会就只剩下了城市巷战。
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采取围城的方式真的去和倭国人在巷战中消耗佣兵的力量,倒不是他怜惜佣兵,而是下一步队伍还有可能去九州搅动风云,过度损失会影响投资人的判断,从而影响管委会把这些人调去九州的可能性。
刘晟的计划很简单,在所有部队抵达首里城外之后,他便安排主力部队从西门向首里城发起了进攻,欧洲海商和大明新军负责火炮轰击首里城,第四团的石柱白杆兵和第五团的徐家部队则绕过首里城向东门方向集结,意图则是东西对冲,把南北方向都留给倭国人撤退。
冲绳岛本身就是个南北狭长的岛屿,东西两个方向都是大海,而且直线距离很短,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后勤遭到袭击,而一旦倭国人经受不住东西方向的挤压,他们唯一的退路就只剩下南北方向。
放他们逃出首里城就可以安心和他们进行野战,伤亡就能减少,同时放任岛津家族的力量去肆虐岛上的琉球人,至少从利益角度是非常符合穿越者的利益的。
管委会要的是琉球这个位置,而不是统治这里,所以岛上居民有多少暂时对于管委会来说还不是很重要。
人多力量大,上万人的队伍很快就把火炮从船上拆下来运输到了首里城城下,看着破败低矮的首里城城墙,刘晟甚至觉得这样的小城根本就不需要火炮轰击,仅仅依靠人海战术也能轻易冲破。
本就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所以从炮击开始,佣兵们就毫无顾忌的朝着首里城的城墙冲了过去。
刘晟没有安排并不代表佣兵的指挥官们不会打仗,西城门这边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炮手都很有水准,他们甚至自己协调好了炮击方向和顺序,仅仅是十几门火炮就把城墙上的守军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岛津家族的武士倒是很有忍耐力,尽管火炮的轰击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但他们依旧没有放弃城墙垛口,零星的火绳枪反击依旧影响到了进攻队伍前进的效率。
徐光启一个大明文官似乎也对军队指挥有了兴趣,他不顾自己文官的身份居然亲自指挥大明新军营排成线列,受制于新兵训练时间太短,三段击被他该成了五段击,居然也形成了连绵不断的弹幕。
火力全靠数量压制,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发起冲锋的最好时机,至少压制住了对方的情况下己方的伤亡会大幅度减少,可刘晟依旧没有下令让自己的第一旅参与到进攻的序列中。
东边大明两个团的进攻要比西边主力弱了很多,徐家从大明卫所那里搞来的火器频繁炸膛,很多士兵甚至直接丢弃了手里的火器,干脆就跟着白杆兵一起列队向城墙发起冲锋。
配合他们进攻的火力掩护只有葡萄牙人的几门弗朗机和大明自己的弗朗机,在信仰射击的时代,这类小炮想要压制住对手的反击就只能依靠堆数量来完成,很明显东边大明的两个团并不具备火力优势。
岛津家族的反应也很快,他们在意识到了西城的对手才是主力之后,很快就在西城方向选择了收缩,所有城墙上的武装人员全部退进了城内,摆明了就是要在巷战中消耗唐人的主力。
如果说打巷战谁最有发言权。17世纪的倭国人无疑就是这方面的翘楚,甚至说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倭国人更专业。
这也不是替倭国人吹牛,更不是说倭国人在巷战中比其他国家的军队更强,而是他们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军队来说,在这方面更有惊讶。
20年前的朝鲜之战中,倭国就与大明发生了数次巷战,而在战后倭国人退出朝鲜以后,倭国九州岛的城市就发生了变化,他们把街区搞的很窄,路口附近的建筑也进行了加固,摆明了就是从巷战中吸收了很多经验,特别是一些势力范围较小的倭国大名在自保时用巷战给予对手大量杀伤以后,这种作战模式就在倭国形成了风气。
以至于很多倭国大名开始纷纷效仿,搞的幕府可以在野战中获得巨大优势,却偏偏没办法在城市巷战中减少伤亡。
一旦伤亡超过一定程度,就是幕府那种家大业大的做派也不愿意继续进攻下去,这也是导致了倭国内部分裂出上百个小军阀的一部分原因。
所以在岛津家族的守备力量明确放弃西城城防的情况下,刘晟这才安排第一旅主力部队进城参战。
最难的仗自然要留给自己的部队来打,刘晟倒不是不知道保存实力的重要性,但他首先是个军人,军人在那些弯弯绕面前天然就会有一种反感。
其次也是他训练部队的时候效仿了纪效新书,甚至还招募了不少戚家军老兵来充当基层军官,这就使得他更希望自己的部队能够适经受住巷战的考验,一支强军可不是靠装备堆出来的,是需要经历血火战场厮杀磨砺出来的。
如今的管委会急需一支这样的部队,需要他们在唐人武器优势消耗殆尽之前能够接手穿越者安保和武装力量投射的重任,所以牺牲并不可怕,刘晟最担心的还是训练时间太短,这样一支军队会因此而崩溃。
为了保证自己的主力部队能够顺利经受这次巷战考验,刘晟干脆放弃了指挥部安全的环境,自己和葛永昌亲自带队端着步枪冲进了首里城。
戚家军不愧是能在史书上留名的强军,那些刘晟招募来的戚家军老兵的战术素养非常高,他们刚刚冲进首里城便立刻意识到了城内环境已经被倭国人进行了修改,当即便按照他们各自的需求把第一旅分成了班排为单位的小阵型突击模式。
这方面算是对口了戚家军的专业,昔年戚少保打倭寇的时候就是靠着一个个三才阵随时放大收缩来绞杀倭寇,可以说倭国人只是在戚家军没落之后才成为了巷战专家,这方面的老祖宗还是得看戚家军。
刘晟只是希望部队能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又不是真的放任自己麾下的部队去跟倭国人拼伤亡,所以他端着步枪爬上了西城城墙,索性就依靠着垛口居高临下给自己的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准度是出了名的,这玩意就算放到21世纪的战场上去,拿来当精确射手步枪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刘晟本身也是老兵,在台南又熟悉了很久自己手里的这支步枪,所以他摇身一变就成了这场巷战中的狙击手,只要目标出现在他的视线范围内,几乎就能做到一枪击毙一个敌人。
为了训练士兵,刘晟和葛永昌也没有放开手脚去狙杀敌人,真要是让他们放开手去射击,以当前时代倭国人不了解步枪射程和精准度的情况,几个老兵完全可以快速干掉大量对手,这就失去了训练部队的意义。
所以刘晟和葛永昌只在最关键的时候提供掩护式的狙杀,大部分时间依旧是眼睁睁看着部队用戚家军的小阵型向前推进。
打着打着岛津家族的士兵和军官也发现了不对劲儿,不说自己这边指挥官会被人精准射杀,就是眼前这群唐人训练出来的军队也让他们十分头疼。
说好的自己这些人才是巷战专家,对面怎么还出现一群巷战祖宗了。戚家军给予倭寇的阴影可比辽东李家的铁骑还有印象深刻。
李如松是在战场上靠着骑兵机动和近战搏杀打出的威名,是那种2000骑兵敢和倭国上万步兵搞对冲的猛人,数次坠马之后还能换马继续冲锋,主打的就是一个‘猛’字。
这种勇猛或许会在战场上给予倭国人很大的震撼,但被震撼的也只是一拨人,知道大明有这么个猛将,知道辽东李家不好招惹,还没到那种听了辽东李家名头就不敢反抗的地步。
戚少保的戚家军却是另外一种情况,因为戚少保从练兵开始搞出了一整套体系出来,说白了哪怕戚少保不在了,他留下的这套体系依旧可以训练出一支戚家军队伍来。
而戚少保体系训练下的队伍又专门客制倭寇,甚至在战阵组合和绞杀方面比辽东李家的铁骑更狠。
辽东铁骑主打冲击,击溃对手和敢于正面厮杀会让对手崩溃。但戚少保的戚家军却能让无数个小阵型各自为战,然后依据指挥官的需求随时变换阵型对敌人分割包围,一旦被戚家军包围,几乎就是死战的结局,要么被戚家军阵型绞杀,要么就是凭借人数优势跟戚家军换命,而往往数倍兵力优势之下才有可能换掉少数戚家军,可以说只要人家戚家军阵型不崩溃,累也能把你累死,戚家军甚至能做到阵型中各部轮换休息,这种对手才是更可怕的存在。
台南第一旅还没有训练到戚家军的那种地步,可以说从人员挑选到组织训练,第一旅的士兵都和戚家军差的很远。
但这首里城打的是巷战,倭国人熟悉地形的同时也给进攻方第一旅士兵获得城市障碍物掩护的机会。
不熟悉配合没关系,大量障碍物确保了交战双方都只能有少数兵力直接交战,更多的人还是被无数障碍物分割在了身后。
刘晟招募的戚家军老兵列装了精良的铠甲,这些人在无数个小区域形成了正面对抗的局面,同时他们又不断指挥新兵与他们进行战位轮换,始终可以让部分老兵和新兵组合成战线的前锋。
火枪手和老兵私下组织的投掷组则一直在后方寻找时机杀伤对手,反倒是让这样一个个小阵型在巷战中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又有刘晟和葛永昌等人在城墙上居高临下进行狙击掩护,反倒是伤亡越来越少,而给对手造成的伤亡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