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攻略指南 > 第七十四章 开始造纸印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仔细想想李世民是贞观二十三年死的,就算还是那个时候,那也是十四年之后的事情。

况且李恪现在治好了长孙皇后,几个女儿也因为自己能够活的更久,再努力几年医学进步一点,李世民少一点遗憾,多活三五年应该很正常吧。

二十年可不短了,李渊617年起兵,622年的时候就基本平定了天下了,二十年对于李世民来说能够平定天下四次了。

一战打了四年二战打了六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灭吴,秦灭六国用了九年,刘邦灭秦亡楚也不过七年时间而已,靖难之役也就打了四年。

李恪觉得自己发展二十年之后,不管是李承乾、李泰或者李治三个谁当皇帝,敢逼逼直接赶下台一点毛病没有。

再不济自己拥有了一只强大的海军出海称王谁也拦不住吧。

当然前提是李世民别猜忌自己。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自己人生目标的重大调整,李恪不愿意放弃自己纵横四大洋的愿望,更不愿意跟这帮卷王内卷去争宠。

也许当个贤王,把整个大唐当做棋盘布局,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李恪一直记得,李世民封宗亲屏藩为大唐守四方的策略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仅仅一年多就停止了。

李恪要是想赖在封地不回来,那等于是要跟李世民作对,也是跟整个大臣集团作对,自己肯定会被盯着,防止自己造反。

可是跳出就藩的牢笼,自己全大唐的布局,这帮人只要没有证据还能质疑一个贤明的王爷?

虽然李恪不认为自己有治理地方的才能,但是靠着超越千年的见识,挣钱还不是轻轻松松,还能有钱不能解决的事情?

李恪把韦楚才安顿好之后,自己在书房考虑了一天,直到看到杨羽端着一个食盒进来才想起:“自己还有三个猛将呢,苏定方、薛仁贵加上自己老婆,就算打仗也没有问题不是。”

杨羽还不知道李恪已经把她算做了猛将行列:“夫君,我炖了一碗八宝粥,你快尝尝,不要熬夜,早点歇息吧。”

李恪嗯了一声:“好,一会就睡,你先去睡吧。”

喝完粥之后,李恪继续想问题,要是想到地方历练,自己该怎么跟李世民说呢?还有京城的产业和教育布局。

产业到还好,正常的生产,研究给定方向慢慢摸索就是了。

科学进步从来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他是一个体系的跃进,一个机器必须所有零件都达到设计标准质量要求它才能正常工作。

而每一个不同的零件就代表着一种工业门类,后面更是一系列的制造加工技术。

总不能自己到哪任职这学校就搬到哪里吧?

就算李恪把课程安排的紧凑一点,一个学生从小到高中毕业的水平怎么也要九年吧。

除非放弃这种大规模培养计划,改为精英模式,自己带上几十几百个学生到处跑或许还现实一点。

孙思邈的事情倒是不用操心,毕竟医学这一块自己又不懂,全凭他自己发挥,放在自己身边也不会比放在长安有用。

半夜杨羽又来喊了,李恪犹豫了一下朝着寝宫走去……

第二天李恪起来晚了,腰酸背痛之余心里非常高兴。

回到工地那边,李恪把杨管事、郭文才和韦楚才都喊了过来:“工地这边要进行一些调整。”

三个人都认真的听着。

李恪说道:“炼铁这边继续这么着,咱们自己的铁矿没有搞定之前先买铁炼钢,确保能赚钱就行。

机床那边接着研究,后面我主要提出要求,靠工匠自己研究,只要有突破一律重赏。

一年之后我要看到能够加工东西赚钱的机床!

至于制糖作坊和肥皂作坊根据销售情况看着扩充作坊。

纺织的事情搞定之后就报给我,尤其是多股纺纱机和改进织布机,谁研究出来重赏,封官都行!

这一部分钱咱们只赚卖机器和卖肥皂的,其余的就不参合了,当然机器卖给谁不卖给谁咱们还是要注意。”

杨管事拱手:“是,我记下了。”

李恪看向韦楚才:“你抓紧时间跟郭先生交接一下,下一步学校这边缩减除医学以外所有学科的规模,非精英不招,非人才不招。

医学类的学生招募计划不变,非医学类最终控制在五百人以内。”

韦楚才眉头一挑:“是。”

李恪提醒道:“虽然规模减少了,但是教室依旧按照原定规模建造,这几年先不启用,以后等培养的人多了,老师也就有了。”

最后李恪看向郭文才,本来打算让他去胶州呢,现在计划有变:“郭先生改负责造纸和印刷作坊这一块。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一次孤要好好的跟这些世家斗一斗!”

几人都不解的看着李恪,他们不太理解,跟世家斗跟造纸和印刷有什么关系。

李恪把其他作坊的事情都放下专心搞造纸和印刷的事情。

雕版印刷术起源于唐朝,历史记载从盛唐或者中唐之后开始被大量使用,起初只是用来拓印佛像经文等,后来逐渐改进普及。

李恪甚至都不用发明活字印刷术,拿出雕版印刷术在这个时代都是黑科技了。

像四书五经这种需要大量印刷,一次几万几十万本的,活字印刷术并不是优先选项。

因为活字印刷术最大的功效是提高了排版的容错率节省了成本,特别是只印刷几百几千本的书籍,刻板成本占据书籍的大部分。

刻整版匠人培养太难,如果改成一个字一个字的刻,那就容易多了。

而且活字可以反复使用排版快,不用像雕版印刷那样耗时长。

李恪直接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并用,常用的需要大规模印刷的书籍继续使用雕版。

而那些不常用的书籍,或者报纸等这些,需要使用活字印刷。

有了印刷术之后书籍的成本至少能降低一半,这个才是省钱的大头。

至于造纸那一块,还是需要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才能省点!

所以李恪不需要等着纸造出来再去搞印刷术,而是两个一块搞,先用印书的钱补贴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