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行歌 > 第一百七十三章 扬州乱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3章 扬州乱局

翌日清晨,夏杰带领亲卫和锦衣卫进了扬州城,林如海和扬州知府陈日新早就等在那里了。

出示朝廷公文,核对盐税银两误会后,一箱箱雪白的银子,井然有序地在扬州码头装船。

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陈日新顿时松了口气,总算不负黄耀文所托,这孝敬地银子拿得也舒坦。

虽然甄应嘉嗝屁了,忠顺亲王党自然没了前途,但,陈日新乃是读书人出身,天然的文官党,投向内阁首辅申行时,一点违和感也没有。

现在,夏杰身边只带了几百亲兵和锦衣卫,看着不像是要搞事,陈日新自觉头上的乌纱帽算是稳了,对着夏杰拱手道:

“伯爷,花香楼已经备下了薄酒,下官添为扬州父母,自该敬地主之谊······”

夏杰侧头看了陈日新一眼,一摆手,冷着脸道:

“本帅公务繁忙,明儿一早,就要押送盐税回京了。”

“陈大人自去忙,本帅和林大人说几句话,就回大营安排军务了。”

陈日新听了自无不可,暗笑夏杰是个匹夫,不懂风情,看了身旁的林如海一眼,躬身告退了,自去花香楼快活不提。

盐道衙门就在扬州新城南边,靠近长江,离扬州码头并不远,不一刻,夏杰和林如海就到了。

先令林府管家,将准备送林黛玉的礼物带去后院,夏杰在林如海的带领下,来到一处偏院,

在贾敏牌位前,拜了三拜,上了一炷清香。

等夏杰祭拜完后,林如海一脸深情地,摸了摸贾敏的牌位,眸子微红。

当初,若不是他一意孤行,奉弘治皇帝的旨意,来扬州查盐税,贾敏可能就不会死。

但,林如海读了大半辈子的圣贤书,一脑子的忠君报国思想,此刻,唯有叹息,该做的事仍是一件不少。

林如海书房,丫鬟们上位茶点后,就被林如海挥手赶了出去。

夏杰端起茶几上的茶盏,拨了拨茶汤,轻吹一口气,微微抿了一小口,闭眸细细品味了一番,笑道:

“好茶!”

夏杰放下手里的茶盏,望向林如海道:

“姨夫,那几个盐商每年多向朝廷,交八十万两银子的盐税,这扬州的事,可算是了了,您还不打算回神京么?”

在回来的路上,夏杰已是听说,贾母派船来接林黛玉去荣国府,明日就要出发了。

可,甄应嘉、甄太妃已死,扬州盐商没了靠山已经腹软,林如海也超额完成了弘治皇帝的任务,

搞了四百四十万两白银进京,他又何必在扬州守着,父女天各一方,骨肉分离,不得人伦之乐?

林如海听了,苦笑着摇了摇头,道:

“现在上交朝廷的盐税,尚且不到太宗皇帝时的一半,本官添为扬州盐道,岂可不尽心竭力。”

“贤侄,你的心思老夫晓得。”

“可,你已经娶妻,和小女的事,不大合适。”

“拙荆病逝前给岳母去了书信,以后,玉儿会在那里生活,老夫一大把年纪了,”

“最近,身子又不大好,并不打算续弦再娶,就钉在扬州,陪着敏儿一起,一死报君恩了。”

林如海说的决绝,夏杰也不好再劝,可怜林黛玉花一样的人儿,却是白白便宜了荣国府那个凤凰蛋。

这口气,他难以下咽,总得找机会把林黛玉搞过来。

如今,太上皇落水失踪,下落不明,夏杰成了无根的浮萍,暂且走一步看一步了。

骤然听闻林如海的话,顿时没了兴致去看林黛玉。

心思不转,若是投弘治皇帝,该有什么样的晋身之礼?

当看到林如海愁苦的老脸,花白的头发时,夏杰计上心头,心中有了主意,拿盐商开刀,助林如海一臂之力。

这花香楼的酒,看来,他是躲不过了。

林如海一个垂死之人,夏杰可没兴趣浪费时间,坐了一会儿,说了几句冷暖的客气话,就起身告辞了,带着锦衣卫,去花香楼看看。

·······

黄耀文位于城东的私人园林。

黄府管家——黄旺儿匆匆走了进来,在黄耀文耳边说了几句,就退到了一边。

黄耀文听后,老脸上的笑意愈发明显,扫了地下一脸委屈的刘文昌一眼,笑道:

“呵呵······刘老弟辛苦了,刚才,是老夫误会你了,这里向老弟道个歉,还望你莫要往心里去,省得你我两家伤了和气!”

说着,黄耀文神情一敛,扫了眼在座的两淮盐商,道:

“刚才,扬州码头传来消息,夏伯爷只带了亲兵和锦衣卫,公文查验过了,没有问题。”

“盐道衙门的林大人,和夏伯爷已经盖了大印,这个难关,咱们算是过去了!”

黄耀文此言一出,大堂里的气氛顿时一松,众人皆是拊掌哈哈大笑起来,眼泪都快笑出来了。

暗道:压在胸口的巨石,可算搬开了。

夏杰大军就驻扎在扬州城外五里,甄太妃死在了乱军之中,太上皇下落不明,外边谣言四起,说是白莲教和周开河内外勾结造反。

消息传来,众人的心立时提到了嗓子眼,真怕夏杰不管不顾,一口黑锅砸下来,扣在他们脑门上,趁机解决了他们。

现在危险解除,众人一颗不安的心,总算放进了肚子里,开怀大笑,好日子就要来了。

黄耀文双手向下一压,众人纷纷停止了大笑,向他望了过来,只听,黄耀文道:

“陈大人去了花香楼,咱们也该过去了,可不能让他久等了。”

甄应嘉死了,他们也得从新寻找靠山,要不然,这么大的一块肥肉,谁都眼巴巴地盯着,怕是嚼着也不安心。

这十几年,他们联合办了一个书院,唤作“东林书院”,大力培养读书人,招揽致仕高官顾宪林、李攀龙等人任教,通过甄应嘉获得功名,为他们在朝中说话。

虽还没成什么气候,但在江南士林声望不小,时常以文会友品评时事,抨击朝政,为非作歹把持乡里。

可,一旦面对穷凶极恶的倭寇,他们却是一个个胆子都被吓破了,当了缩头乌龟。

如今,这些所谓的“为万世开太平”的读书人,还堵在夏杰的节度使衙门,梗着脖子趾高气昂地,胁迫他出兵剿灭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