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啥!不急哈,最后一战之前总得把布局写完不是,我加快点速度吧)

同一时间里,在距离黄逸之不过数里之外,津门港租借的紫竹林码头一侧空地上。

随着预定演出时间的逐渐临近,二妮发现自己心情越发地紧张了起来;甚至都能听到自己的心,‘咚咚’跳得那叫一个厉害。

当然了,身为11岁时跟着老爹浪迹江湖,四处靠给人唱曲为生。

如今已经有着五年江湖生涯的她来说,自然不会是因为刺客在他们临时搭建,这一个相当简易的小台子外。

已经是有着黑压压上千名数量,在码头扛活的苦力们等着开演这样一点,而忍不住有些紧张。

让她紧张的真正原因,其实有两点。

其一,是舍不得当前这一份旱涝保收,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活计;担心万一演砸了之后,东家阿狸姑娘不满意给他们开了。

更具体一点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在半个月之前,他们父母正在津门的一家小酒馆中给人唱曲了。

不曾想到那一桌的客人听完了曲后,不仅是不肯给赏钱不说,还一定要拉着她陪着喝上几杯。

平时弹着琵琶伴奏老爹,当时低头哈腰地上前还想说几句好话,将这个麻烦糊弄过去,赏钱都不要了。

结果被其中一个疤脸的汉子一巴掌招呼过来,直接扇在地上爬不起来。

想来这些人在津门城还有些手段,反正在见状之下,店中的掌柜和小二们都不敢上前劝说一下。

眼见着自己就要倒霉的时候,一个漂亮到不成样子的公子爷出手了。

不过是三拳两脚之间,就将那几个客人给打跑了。

更妙的事情还在后面,在自己父女上前感谢的时候,那公子爷在一开口后,才发现对方居然也是一个年轻的姑娘。

然后,这位自称叫做阿狸(阿璃的化名)的姑娘。

问他们父女俩人,是否愿意加入她的戏班;平时只需要安心四处去演出,不用掺和任何乱七八糟的事情。

对应的是,他们父女每人每月都有三两银子的工钱,另外还包食宿、一年四季都发衣服和鞋袜这些。

听得这样一个好消息,父女俩人那是连忙答应了下来。

因为别看他们常年在京师城周边多个城市奔波,但是一年下来忍气吞声之下,除了勉强填饱了一个肚子外,根本剩不下什么钱在手。

可若是按照这位阿狸姑娘的说法,父女俩人每月除了少许零用,岂不是最少都能存下五两银子。

只要在她的戏班做上几年,都能存一大笔银子回老家,买上几亩地好好过日子了。

所以父女俩人面对这个邀请,几乎都没有任何迟疑,就满口答应了这一位阿狸姑娘的邀请。

当然,父女俩人答应得这么干脆。

不仅因为阿狸姑娘救了他们之外,关键是与他们谈话的时候眼神清正无比,以他们的江湖经验看起来,万万不是什么坏人。

总之,在最近的半月时间里。

加入了这个什么‘文明戏班’后,父女俩人吃得好、住得也好,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生活之后,再也不想回到了之前的日子。

因此对于今日的演出,分外也是看重了起来。

其二,阿狸姑娘让她从事的活计,说起来实在很是有些古怪。

更为准确地说,不是让她给人唱曲,也不是给人唱戏,而是一种之前从未听说过的什么话剧。

虽然在之前的半个月的时间里,她也与一些新认识的同伴们,将今日要上演的一出话剧,都反复排练得好些次。

只是临到了开演之前,二妮心中依然是没有半点底气,

并且随着时间的越来越近,外面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用现代位面的一句话来说,那叫慌得一批……

数分钟后,在戏班里如今充当着剧团奏乐和后勤人员父亲,在‘当~’的一下中,敲响了一面铜锣后。

二妮心中慌张的情绪,算是达到了顶点的程度。

因为锣鼓声,代表着二妮自从加入了‘文明戏班’之后的首次演出,已经正式地开始了。

在巨大的惊慌中,二妮在本能间看了一眼左手边的位置上,此刻穿着一袭长衫,依旧装扮成了一个俊俏公子哥模样的东家阿狸。

看到了对方,那一个鼓励的眼神后,二妮深莫名地安心了好些。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穿着一身满是补丁戏服,完全是一个乡下姑娘打扮的她,从仅仅拉着一块幕布的简易后台,腰杆子一扭就出场了。

本场话剧的名称,叫做《白河上的纤夫》。

整体的剧情,也不算是如何复杂,甚至在青末这一个年代来说,算是一个大家早就很有些习以为常的故事。

讲的内容是:小翠一家五口,原本是中原省的一家农户。

原本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也是勉强过得下去。

可惜在小翠十六岁那一年中原省大旱,几乎是大半年都没有下过雨,地里的庄稼那叫一个颗粒无收。

无奈之下,一家人只能是出门求活,一路乞讨着打算来去津门混生活。

走到了半路的时候,她娘因为每天把不多的食物,基本上省出来给他们几个吃,在半路上就是饿死了。

好在一路艰辛之下,小翠和父亲、两个哥哥。

家里剩下的四人活着来到了津门这里,并且哥哥和父亲三人,还在很快之后找到了新的活计:纤夫。

主要是在日积月累之下,白河上有一段距离河道淤泥太多,货船在载重了之后,根本无法靠着自身力量通过。

于是给他们拉纤的纤夫,这一个职业就是为之诞生。

之后,一家四口就在河边荒地搭了两间窝棚,就此地生活了下来。

平日里家中男丁在河边拉纤,小翠本人的话,则是留在家里缝缝补补、做饭这些。

最初的半年,除了每天下工回来之后,父亲和哥哥两人累的话也不想多说一句,其他一切都还算是比较的顺利。

一家四口能吃饱饭,还存下了二两多银子。

为此他们每每在难得闲暇中聊起时,都畅想着在津门这里干上了三年,存上了一笔银子后,就回中原省老家生活。

靠着那一笔银子,不仅能把欠村上黄老爷的债给还清,还能给两个已经过了二十岁的哥哥,各自说上一门媳妇。

至于小翠本人,则是与住在隔壁的大牛对上眼了。

大牛也是一个纤夫,带着一个瞎眼的老娘一起生活,居住的窝棚距离小翠家也不远。

因为可怜他瞎眼的老娘,平日间缝补、浆洗等活计做得艰难,小翠平日里只要有空,就会去忙吗。

一来二去之下,小翠就与大牛那个憨厚、能吃苦的小哥就对上眼。

偷偷试探了一下父亲和哥哥们的意思后,他们似乎也不反对。

于是对于小翠来说,这样的生活她已经非常满意了。

只是半年之后,白河上的货船一下子就是少了好些,据说是洋人的蒸汽大船走海运,又快又便宜了好些。

如今已经没多少货东,愿意走这种运河运货了。

入不敷出之下,他们存下的二两多银子,一两个月就用光了;为了找条活路,两个哥哥先去了辽东。

偏偏两个哥哥刚走没几天,父亲就发了急病。

为了救父亲,小翠一咬牙之下,将自己卖到了青楼之中;在被大茶壶们接走那一天,小翠和大牛抱头痛哭……

以上这样一个简单的剧情,二妮等一行人演起来之后还算顺利,大家都没有忘词什么的。

只是随着表演不断地进行,二妮感觉很有一点不对劲;怎么说了?四周安静得可怕,不管叫好、还是喝倒彩的统统都没有。

趁着某个间隙,她抽空向着台下飞快地看了一眼。

结果发现台下如今黑压压一片都是人影,差不多足有着数千人之众;可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似乎都黑着脸,一言不发地看戏。

一时间,以为自己首场演出彻底演砸了的二妮,心慌到了极点之后,差点就真要哭了出来。

只是咬着牙、硬着头皮,勉力地继续演下去而已。

其实在实际上,可怜的二妮完全不用担心。

台下数千之众,基本以码头工人为主的观众们,这些人不是不喜欢看这样一种全新的表演方式。

而是这么多人聚集在了一起后,在那种心理学上叫做‘群体情绪放大’效应。

又或者,是叫做‘剧场效应’的作用之下。

让他们原本对于这些情况,已经是有些麻木的心又被撕开,将各自的伤口重新地暴露了出来。

因为上面演的那一切,他们太熟悉了。

熟悉到了就好像就发生在身边,甚至就好像在说着自己的故事一般。

比如说,台下一个叫做孙晓虎的汉子,在不知不觉之间泪水已经充满了眼眶,双手也死死地攥紧了拳头,脖子上的青筋也暴起来,显得他是如此愤怒。

他是皖省人,与戏台上演的一样。

几年前同样因为天灾在老家过不下去了,然后一家人出来逃荒的。

不同的是,一家人连同孩子、媳妇、爹娘,一一都是饿死、病死在了路上,只剩下他一个人犹如孤魂野鬼一样,在这世上生活。

如今在码头靠着扛活而生,从来不敢生病,因为他不知道一生病的话没了进项,自己会不会也饿死。

台子上的那些演员们,他们没有华丽的唱腔,没有漂亮的身段,连戏服也是补丁加补丁。

偏偏这样他感觉是那样真实,真实在演着自己三十年来悲惨的故事。

而在台下的数千人中,有着这样类似情况的人,又何止孙晓虎一人?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代之下,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人,哪一个人身上没有一些类似的伤心人。

所以,这一部完全不同于他们印象中,永远只会演皇后将相,又或者是才子佳人题材的古怪戏剧。

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成功地打动了他们……

看到了以上这样的一幕后,表面上一直都是一脸淡定、稳如老狗一般的表情。

其实因为第一次组织这种事情,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没底的白毛妹子阿璃,也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知道通过戏班这种手段,发动百姓的设想完全是可行的。

群众在愤怒之后,他们就可以引导他们去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又如何改变这样一种局面?

再然后,腐朽的大青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之后的时间里,他只需要不断复制、扩大这一种戏班的规模,就能达到启发麻木群众的作用。

总之,本次‘文明戏班’的首场演出,获得了一个惊人的成功。

相信只要再来上几场,他们后续的一些‘工人互助会’组建计划,就能正式地开展起来了。

所以带着巨大欣慰同时,白毛妹子阿璃也在嘴里嘀咕了起来:

“想不到死胖子写的剧本,乍一看土气和狗血的厉害,效果却是这么好;所以回去后,让他再多写几个出来。

对了!既然都在津门了,怎么不能没有相声?

现在还没有流行起来?没关系,回去之后,让死胖子写几个好段子出来,再安排人排练出来……”

******

当黄逸之和阿璃两人,在津门和京师城等地区,用着报纸、戏剧等手段,将宣传手段搞得一个风生水起的时候。

另外,同样负责宣传计划的巴龙、迷眼毛、板儿砖、老蛇等人,他们在其他的区域的相关工作也没有闲着。

在他们的忙碌下,到了目前也是取得了相当良好的成绩。

还是在同一时间里,不过地方要换成了南方地区的嘉善地区。

一盏油灯之下,毛小豆、也就是迷眼毛这一个本次才加入任务,现代位面是记者的菜鸟,正在用着钢笔飞快地写着稿子。

他和老蛇两人,两个多月之前来到了魔都后,就在公共租界办理了一份《革新日报》。

与黄胖子他们那一份《北方时报》,专注从当前时局出发,提出一些高屋建瓴思想,从而引起了广大读书人、清流们的注意。

所不同的是,在商业更为发达的南方地区,他们关注的重点,则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商业和民生。

毕竟南方的读书人,很大一部分家里有着生意。

第一期报纸的头条,就是迷眼毛亲手写的一份《魔都地区商业调查报告》。

在这样的一份报告中,迷眼毛和老蛇两人,通过列举了大量通过亲自走访,还有贿赂所得到的官府、洋人的数据。

后续则是靠着人畜无害的外秒,一个个地区不断亲自走访,不断地出具相关调查报告。

将整个长三角地区,洋人和青人商人之间完全不公平的营商环境,算是基本介绍了一个清楚。

比如说:从浙省运送到魔都的货物,需要被征收多少厘金,总体上有着多么高昂的成本。

而洋人的同类货物,就算支付了廉价的关税,算上更为廉价的生产成本、运费这些,拥有着多大的成本优势这些。

结果《革新日报》,这一份算是说出了大青商人心里话的报纸,前三期有些反应平平,可是到了第四期之后就火爆了起来。

总之,黄逸之他们的《北方日报》,主打就是一个争取天下的读书人。

这一份《革新日报》,则是让一众在晚青时期新兴的商人阶层,看到大青这个腐朽朝廷的存在,对于他们做生意的弊端。

也算是用这样的方式,在挑拨着他们心中的怨气。

这一种怨气,平时可能没有什么作用,可一旦是到了关键时刻,这些商人的支持依然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同时,在武昌巴龙开办的《新民周报》、板儿砖在羊城开办《羊城新报》。

也分别以工业、教育等角度作为切入点后,同样在周边数省火爆起来,并且向着更远区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一时间,整个大青的文人们在忽然多起来的报纸中,思想上受到了惊人的冲击。

当然了,在基层民众思潮改变方面,玄戈营同样没有放松。

除了类似‘文明戏班’一样的草台班子,被阿璃、老蛇、巴龙、板儿砖等人疯狂地扩充着数量,四处免费演出。

让识字率不高的普通百姓,也能受到这样一个大时代的影响。

不仅仅是如此,好些大青的普通老百姓,忽然惊讶地发现,那些说书人、说唱大鼓、皮影戏、唱弹评、三弦这些艺人。

他们表演的内容,最近一段时间里也是发生了一些巨大的改变。

有关于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少了,关于大家身边柴米油盐的故事却是多了起来;这些更接地气的故事,经常让他们听着、听着,眼眶就红了起来。

对于当今这一个世道,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时间一长之后,心中或多、的货少的就多了一些想法。

而让一众民间艺人们,这样改变了自己节目内容理由,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

他们表演上一场节目,根据听众的多少都会有着一笔补贴银子了;阿璃等人手下,如今起码有着数百人,分布到了各地到处疯狂地撒银子了。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大青朝廷的反应上,像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迟暮老人一般,那叫一个迟缓得惊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