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大国院士 > 第三百零九章 新的物理大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零九章 新的物理大厦

<\/b>

阐述完惰性中微子的相关信息后,戴维·格罗斯推了推眼镜,重新开口道“下面是例行的提问环节,有请来自华国的陈正平教授代表徐川教授一起来为各位解答困惑。”

闻言,早已做好了准备的陈正平深吸了口气,整理了一下西服,沉稳的走上了讲台,和戴维·格罗斯这位ern的理事长站在了一起。

“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现在提出来。”

几乎是话音落下的一瞬间,会场中一双双手就犹如被针尖刺到了一般迅速弹了起来。

“格罗斯教授您好,陈教授您好,我是tv的媒体记者,请问你们这次的最新发现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和暗物质有关系。能否麻烦为我们普罗大众解释一下吗?”

陈正平思量一下后,缓缓开口道“惰性中微子的发现,无论是对于物理界来说,还是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意义重大。”

“首先,它是我们有观测和证实的第一颗超出标准模型预测的粒子。它的出现,打破了标准模型,告诉了我们宇宙并不仅仅只有标准模型,还有更多未知的东西。”

“其次,它是否和暗物质有关系,这个无法确定。”

“因为受限于观测设备的性能,本次针对惰性中微子的观测,我们只是确认了它的存在以及一部分的性质与信息,而它还有另一部分的性质隐藏在混沌迷雾中,我们无法确认。”

“当然,这也是物理学界存在的意义,找到谜团,解开谜团,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观测设备能够观测到惰性中微子的全貌,或许就能解开它是否与暗物质有关了。”

话落,日不落的广播公司bb的紧接着伸出了手中的话筒“陈院士你好,请问徐教授为什么这次没有前来参加新闻发布会,他是在研究什么新东西吗?能否透露一下?”

陈正平看了一眼这名记者“这个问题你可以选择自己去华国询问徐教授,我并不清楚。下一位。”

闻言,另外一名记者迅速将话筒递了过来“陈教授您好,请问惰性中微子的发现,是不是会推倒标准模型这栋物理大厦?”

陈正平“并不会,惰性中微子的确是超出标准模型预测的粒子,但并不意味着的标准模型会被推翻。”

“更多的可能,是物理学界会在标准模型这种大厦之外,重新建立一栋新的物理大厦,用它来容纳更广阔的世界。”

在他结束回答的瞬间,一支话筒又风驰电掣的怼了上来。

“陈院士,按照徐教授之前公开的理论,惰性中微子是暗物质的一部分,请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正式观测到暗物质与暗能量呢?如果要利用这两种物质需要多久?”

陈正平思忖了一下,回道“对于惰性中微子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我更倾向于伱去咨询徐教授,他在这方面才是真正的权威,我无法代表他进行回答。”

“而什么时候能正式观测到暗物质与暗能量,这个得看我们的观测设备与对撞机什么时候能够升级到足够标准门槛。”

“至于利用这两种物质,恐怕需要至少一个世纪或者更长的时间。”

ern的发布会结束了。

提问环节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

惰性中微子被证实真实存在,或将与暗物质暗能量有关系这一消息迅速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tv媒体》我国知名学者徐教授证实惰性中微子存在,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颗超出标准模型预测的粒子,或与暗物质有关!”

“《华尔街日报》ern的重大发现,超出标准模型之外的粒子!我们的宇宙比想象中更加神秘!”

“《bb日报》未能出席发布会的徐川教授,可能在进行比惰性中微子更神秘的研究。”

“《华盛顿邮报》警惕,华国的最新发现或将毁灭世界,惰性中微子将打开通向未知地狱的大门。”

“《纽约时报》”

不管是传统的纸质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在ern的新闻发布会后几乎都被‘ern’、‘惰性中微子’、‘暗物质’、‘暗能量’、‘徐教授’等名词刷屏了。

几乎大部分的媒体都在标题中带上了暗物质或者宇宙一类夺人眼球的名字,以此来吸引流量。

而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暗物质毫无疑问的是相当吸引人的。

毕竟它异常的神秘,只存在理论中,从来都曾被观测到过。

各大媒体的新闻报告,再加上一些科技博主大v的转发,相关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冲上了热搜。

等到网友们反应过来时,惰性中微子与暗物质直接就占据了各大软件平台的榜首。

【淦,全都是标题党!我还以为真的发现暗物质了。】

【暗物质哪有那么容易发现,这个什么堕落中微子,不是说只观测到了一半么,属于暗物质的另一半并没有被观测到。】

【要发现暗物质,以人类目前的对撞机和探测器的性能,至少得再提升几个量级吧。】

【人类寻找暗物质,就像海底一只有思想的鱼,想要认识水一样。在鱼的世界观里它可能永远无法感知到水的存在。

而我们人类站在上帝视角,能看到水的存在,还能发明了原子,固液气三态的理论,能统一这个我们看到的世界,不过你跟鱼解释不通,所以得站在四维角度,才能看到暗物质。】

【见证历史的一天啊,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粒子,川神不愧是神!这次在物理上的神格稳了。】

【今天上午考研政治多选题第一题的材料就是暗物质,正好我刚看了发布会,美滋滋,理解得很到位,就是答案有些不确定】

【不懂就问,考政治为什么会有暗物质的题?】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质量不够,暗物质凑!】

【六,还压上韵了。】

【暗物质其实未必存在,它只是现有理论适应范围的问题。就类似于以前的以太概念。说白了只是科学家给相对论打的补丁而已。】

【不多说了,我就一句话,川神牛逼!】

【】

如意料之中的那样,惰性中微子的发现,成为了今年物理学界最亮眼的研究成果。

网友们的议论暂且不说,另一边,在arxiv等预印本网站上,与惰性中微子和暗物质相关的理论、论文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数量之庞大,简直可以说极其罕见。

有物理学家猜测和补足惰性中微子未被发现的性质的;也有物理学家猜测惰性中微子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的

无数的物理学家们,不仅仅是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物理教授甚至是物理界的大拿纷纷出手将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上传到arxiv预印本网站上。

毕竟对于物理界来说,有一条默认的规则是“那些着名的奖项,比如诺贝尔奖,比如沃尔夫物理奖等等,并不会颁发给某一颗粒子或者现象的发现者。而是会发给提出者。”

就如12\/13年的时候,ern发现了希格斯粒子,但诺贝尔奖并未颁发给ern,而是颁发给了提出希格斯玻色子理论的提出者彼得希格斯与弗朗索瓦恩格勒一样。

哪怕希格斯玻色子理论的提出时间是上个世纪六十年。

所以即便是惰性中微子是徐川发现的,他因此获得诺奖的概率也不是百分百的。因为惰性中微子不是他提出来的,而是米国的物理学家提出来的。

当然,因惰性中微子的发现,徐川获得诺奖的可能性也并不是没有。

这是因为在过去,尽管米国的科学家提出了惰性中微子这个概念,却并没有对其做详细的数据预测。

因为做不到。

毕竟要对无法观测,不在标准模型中的粒子做预测,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而这次,相关的数据却是他完善的。

所以如果后续他能继续完善惰性中微子的信息的话,还是有机会再拿一枚诺奖的。

只不过对于徐川来说,诺贝尔奖对他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

不说前世,光是这辈子他做出来的物理成果,就有好几项诺奖级的。

当然,对他来说吸引力不算大的诺奖,对于其他物理学家的吸引力简直是正无穷。

更何况,惰性中微子可是超出标准模型的粒子,它是一栋全新物理大厦的基础,未来何止远大光明,完全可以是新世界。

因此在惰性中微子发现后,无数的物理学家纷纷开始‘完善’惰性中微子的性质,纷纷开始‘推测’暗物质的性质,然后进行押宝。

毕竟万物皆有可能,万一自己押对了呢,几十年后说不定就能拿到诺贝尔奖名留青史了。

只不过要想从未知中压中诺贝尔奖的难题可太高了,比彩票中头奖都难。

一方面是因为一份全新的理论,或者说对某一颗粒子的预测,如果想要被被物理学界接受的话,至少你的理论得在逻辑上自治,得站的住脚,不能被人推翻。

就像是爱德华·威腾弄出来的弦理论和理论一样,要证实它遥遥无期,或许需要两个世纪、三个世纪甚至更远的时间。

但同样的,要证伪的话,从目前的物理学界来说,并没有人能够推翻弦理论和理论。

因为它的确做到了逻辑自洽,且理论存在。

从这方面来说,难度可谓是相当大了。

因为你不仅要懂这颗粒子,还要懂各种其他的物理学。比如相对论、牛顿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等等。

而且还不能是一知半解的那种懂,得是相当深入了解的懂。

否则被其他的大佬一看你的论文和理论,‘唰’的一下就给你指出漏洞或者问题了。

所以绝大部分押宝的人,基本都失败了。

在物理学界的历史长河中,也仅有那么一两个幸运而已。

比如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他是法国的理论物理学家,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德布罗意一开始并不是学物理的,他是一个富二代阔家大少,学的是历史。

后面因为家族关系上了个好大学,跟了个好导师,又凑巧发了篇半猜半学术的毕业论文被爱因斯坦注意到了,引来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结果最后物理学界发现他猜对了,然后这位大佬就顺手收了个诺贝尔奖。

当然,在学术生涯后期,德布罗意本人的物理水平并不低。

哪怕他一开始并不是学物理的,但后在进入物理学界后,依旧以极快的速度补齐了物理方面的学识。

不过他在大学期间提出的“物质波”概念,的确是半猜半蒙的,这幸运可以说是天之子了。

而相对德布罗意来说,在物理学界的历史中,做出各种着名理论并证实正确的,基本都是对物理钻研极深的物理学家。

比如爱因斯坦,比如波尔,比如普朗克等等。

因为没有浑厚的物理学知识打底,根本就不可能做出什么正确的理论和判断。

在数学物理等理科领域,即便是偶尔出现一些气运之子,但终究还是要靠真实力说话的。

而对于惰性中微子的剩余数据预测、暗物质的性质与数据预测这些东西,徐川自然也不会错过。

早在当初分析出3iga置信度的惰性中微子迹象时,他就已经对惰性中微子的剩余未观测出数据进行了预测与公布。

毕竟这本身就是他自己在未来的成果,没必要让其他人拿走。

甚至如今arxiv预印本网站上的理论,有很多都是以他之前公布出去的预测理论为基础建立的。

毕竟在很多人眼中,与其自己耗尽心思去做一些不知道是否能成功的理论,还不如跟着这位大佬的背影走。

大佬的理论肯定比自己的靠谱,再在上面进行一些拓展和扩充,就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了。

成功率肯定比自己瞎蒙要更多。

对于这些投机取巧者,徐川也没太在意。

他重生前对暗物质的研究和观测才起步没多久而已,后面到底有什么东西,他都不知道,更别提其他人了。

如果这能被他们蒙到,也算是运气了。

和某位美女姐姐py一波,九组老精品大佬了,新书文娱,作者人美心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