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咸鱼夫妻在逃荒 > 第二百九十一章 天顺九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顺九年,大年初一。

夏洪棣在大朝贺上,将忠勤侯等人带回的三种,亩产千斤以上的粮食,给文武百官们做了通告。

除了宣布大夏朝新增了高产粮,还宣布了今年的菊月,大夏水军会第二次出海西行。

同时,朝廷会在安州设置市舶司,管理大夏朝一切海贸相关事务云云。

消息灵通些的早得了相关信息,不灵通的,第一次听闻此事都要激动得晕过去了。

今日的万岁声喊得尤其响亮。

真是新年新气象!

接连好几个利好消息,不亚于重磅炸弹,炸得好多大臣回到家中还晕乎乎的。

反应过来后,忠勤侯府就成了今年京城高门们拜年的大热门。

狡猾的忠勤侯,大年初三过完就被涂司农拉走,出差到岭南去咯。

留下翠花一人,天天在家接待京城的高门贵妇们。

攀谈之余,袁府的两位少爷和侄子侄女们的婚事,又被提了又提。

翠花苦着脸对来瞧热闹的向氏说:“大的两个连个秀才的功名都还没,如今正在用功读书,说的哪门子亲?”

向氏点了点她的额头:“堂堂侯府世子,需要什么科举功名?你们府又有不纳妾的规矩,要不是我家侯爷下手快定下了小五,我家大嫂都想攀你们府的亲!”

“哎,不成器的世子有甚用?也就你们夫妻俩乐意这娃娃亲。”

“不成器的纨绔,谁家不是妻妾成群的?愿意科举的有几个?”

两人齐齐感慨,为儿女操心。

看着正在给虎妞拿小木狗玩的袁文远,都表示欣慰。

还是自家闺女\/儿子有福气!

青梅竹马,打小培养出来的感情,日子应该能过和美才是!

不管两个大儿子。

侄女们的亲事,翠花还没和黑娃商议个结果出来。

除了秦柯,其余几个小子,夫妻俩多多少少都挑出了一些毛病。

今年的春宴,翠花有得忙咯......

去年吃到甜头的岂止是朝廷?

从宗室到船商再到各商贾,最少八十倍以上的利润让商家能吃上十年。

海外遍地是黄金的说法,已经响彻了大夏朝。

大小商家都在从各个渠道打探消息,都想跟上今年菊月的那波出海潮。

赚到了的还想赚更多,没去成的,恨不得拿着重金敲开入场的大门。

可惜今年朝廷连粮食都不缺了,这护航费他们想交都没门啊。

首任市舶使人选,朝廷内部还在博弈。

丝绸商人和茶叶商人们都奔来了京城。

瓷器他们是比不过官窑和御窑的,很有自知之明。

但是,丝绸和茶叶海外是真好卖啊!

费萨尔他们这些大食商人也收到了消息,得知他们今年带来大夏的商品将是唯一一次免税,都后悔到不行。

后悔这次探路带的货物,实在是太少了!

他们将所带的宝石与各种香料,大多换成了丝绸和茶叶。

这么精美的丝织品,价格如此的便宜。

茶叶原来也分三六九等,上回他们在大食抢购的还不能算上等茶。

费萨尔给自己,给他家夫人孩子采购了几十套成衣。

女眷们的衣物清雅又精致,装钱的袋子和擦手的手绢都被他买了几大箱。

瓷器他倒是想大批量的购买,最好的青花瓷和他得了皇帝陛下回赠的粉彩瓷,只可惜市面上没得卖。

原来这也是大夏的奢侈品,只有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才能买到。

在费萨尔眼里,大夏王朝简直是一个比罗马帝国还强大的存在。

他至今没搞明白,他们用来铺马路地面的水泥是何物所制,据说这个水泥路已经铺满了全国的官道。

他逛京城时候,只觉得京城的街道也很干净,而且大街上的行人都很自觉的往垃圾桶扔垃圾。

居然随处可见能免费使用的公厕,公厕也是干干净净的,比起欧洲大街小巷的尿骚味,此地就是天堂了。

在据说是当朝皇后娘娘开的火锅店里,他连续吃了七天不同的锅底。

不仅仅是火锅店,京城好吃的酒楼数不甚数。

可惜与他交好的几位贵公子,需要参加朝廷的考试,没时间陪他到处游玩,不然他还能更全面的了解大夏朝。

卡拉海峡的风险未知,大食商人们打算继续在大夏停留。

等到今年大夏水军西行的时候,他们再跟着返回。

这下有了足够的时间来了解大夏的市场,还有机会采买到更多更好的商品回国。

和他交好的少年们正在做最后的冲刺。

翠花的爱心牌汤汤水水每日都能喝到。

这么费脑子的时候,少年们个个的下巴还圆了起来。

大夏朝的童试有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

仅县试都需要连续五场考试。

县试通常在仲春举行,县试通过后,也没法放松,因为在接下来的孟夏就要参加府试。

府试由知府主持,连考三场,府试通过后,才能成为童生。

而童试的最后一轮,院试,能让大多童生止步于此,白发苍苍仍称童生者比比皆是。

只有院试通过的,才算是过了科举考试的第一关,人称秀才,可见官不跪。

胡老爹对当年逃难来京的好处,又做了一个总结,还是在京城科举方便啊。

考场离家真近便!

要是他们家这会在蜀地,考个秀才都要从县城考到嘉州去。

在袁府四少年顺利成为童生的孟夏,忠勤侯风尘仆仆的从岭南回了京。

北地,才是玉米和马铃薯的最佳归属地。

今年,京郊所有的皇庄都要用来种这两样。

玉米,他们可带了整整一船的种子回来的。

只要种得不密集,能把几个皇庄全部种满。

被他浇了不少空间水,才活到大夏的苹果树苗,也舒展了枝条,离开花结果还得等上几年。

而大黄江以北沿岸,是棉花的种植区。

黑娃只得留了涂司农,在岭南重点蹲守占城稻、甘薯、芋头、胡椒、橡胶等种植。

花生、南瓜、西葫芦、番茄、草莓也都被一一种下,南北各一半。

两百来个种植棉花的天竺奴隶,终于派上了用场。

天竺奴隶自打被关进京郊的庄子,每日都能吃到米面菜蔬,禽蛋也不缺。

而且这新主家居然不爱鞭打奴隶,好像对他们的女人也没兴趣掠夺。

他们不止一万次的庆幸,庆幸来到了大夏朝。

不就是种棉花和纺织棉布吗?

他们都做多少代人了!

织布机的图纸,忠勤侯都搞到了手,大夏的能工巧匠不要太多了!

大梨村的老袁头,就接了不少的订单。

在棉布没有成功织出来之前,在大夏朝还没有培养出成熟的织匠前,这些技术还得放在天子脚下。

忠勤侯他忙得前脚打后脚,听到俩大儿都是童生了,都没记得问是多少名。

可能,读书大多还是年纪小一些的好。

这次出来的名单,年纪最小的小川居然考得最好,是第八名。

袁文武第十二,袁文杰十五,小山二十五。

袁文武受了不小的刺激,终于不再轻瞧了童试。

人家京城的考生,也是卷得厉害啊。

他感觉自个这几年的伴读书读得挺扎实的,居然都没考得过小川。

学渣父母最大的优点就是:过关即可,名次不是最重要,只要自己能接受就行!

针对几个学生相对最弱的五言六韵诗,牟先生开始针对性的高强度训练。

今年的仲秋,他们还需要过最后一关的院试。

亩产几千斤的粗粮,只在涂司农的奏报里见过,怎能有亲眼见识震撼?

巧月,皇庄种的马铃薯最先成熟。

忠勤侯就邀约了皇帝陛下,一起挖马铃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