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离京短短时间没想到那边就出了一档子事让周喻不得不打乱一开始的计划赶紧返回,但是在临走之前周喻却是将自己带来的大军留在了居庸关之下,而接下来这支力量还将汇合大同守军一起行动,夺回外长城是其一,将也先一部十万大军堵在紫荆关下,那第二自然就是尽可能的杀死瓦剌的男人,这个命令是周喻敲敲给杨洪和罗通两人下达的。
这次回去周喻顺便还让人带上了从乱军中俘虏的瓦剌丞相阿剌知院以及这一部的高级将领,带着一千骑兵休整完成后就匆匆赶回了京师。
京师还是之前那样没什么改变,里里外外都被重兵把守,于谦控制着整个京师。
明明周喻在离开之前就已经把京师和朝堂托付给于谦和内阁,对外之事于谦可做抉择判断,但对内之事就并非于谦能够胡乱插手了,让周喻回城的信也是于谦让人送去居庸关的。
周喻还没进城就见到了领兵远远出来接应的于谦,此时的于谦穿着一身明光铠骑在马上看上去像是一个真正的将军一样。
还没靠近于谦就率先下马双手抱拳的弯下了腰,身后跟着的将领和士兵也同样齐齐做出了相同的动作,兵士们单膝跪下而将领则是恭敬的抱拳弯腰。
“拜见陛下。”
“此乃战时无需多礼,众将士速速起身,传朕的旨意从今天起所有将士只要着甲不论是否处于战时皆便不再行跪礼,弯腰抱拳或用握拳击胸即可。”
周喻摆摆手朗声开口,身后的军士也在大声重复周喻的话让前面所有人都能听见。
于谦再次躬身:“陛下心疼将士乃是幸事,臣愿为陛下牵马以表谦的心意。”
“滚。”周喻没好气的瞪了一眼于谦,道:“上马边走边说。”
“是,陛下。”
于谦赶紧回身上马跟在了周喻身后,两军汇合成为一军,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开始朝着距离京城大门方向而去。
马上,周喻压低声音道:“情况怎样。”
“恐怕太皇太后是撑不住了。”于谦也压着嗓子低声道:“陛下刚离开京城只过了一夜时间太皇太后就忽然病重,臣已经着令东厂和锦衣卫调查但还未有结果传回,只是事发突然而且相当蹊跷臣才决议立刻请陛下回来,如今宫中已是人心惶惶,皆是觉得没有太皇太后压着孙太后恐怕会多生事端,而且汪贵妃意有请孙太后出宫管理后宫之意。”
“臣和内阁老大人们以及焦驸马只能是赶紧阻止,再把宫里的消息压下来,此事为皇家之事臣等只能赶紧将陛下请回,如今国难当头决不能再生祸端了。”
“那个蠢妇。”周喻冷笑一声,脸上也出现了些许冰冷:“朕多次告诉她不要插手宫内宫外之事和孙太后保持距离,朕之所以现在还不立后也是因为这个蠢妇心中只有孙太后和堡宗皇帝,自诩巾帼不让须眉对家对国皆是问心无愧,这个蠢妇却不知道自己所有举动皆是将朕送入绝路,于大人,你觉得汪贵妃还能再留吗。”
于谦低头:“臣不知道。”
“呵呵。”周喻看向近在咫尺的城门忽然笑了起来,缓缓道:“于大人,你觉得我该怎么做。”
从朕变成我,这一刻周喻似乎是在以一个同僚或是朋友,也可能是晚辈的身份在询问于谦,大人不仅可以称呼官员同样也能用来称呼长辈,这让于谦忽然间忽然有些感触周喻的不易。
周喻轻声缓缓道:“汪氏和钱氏乃是世交,钱皇后家世更好而汪氏家境则已经落寞,钱皇后和汪氏的关系也好比亲姐妹,我不知道孙太后当初是什么打算将汪氏选为我的王妃让她入王府,但于谦你可知道原本的王妃不应该是她。”
于谦怔了怔:“臣不知。”
周喻看向于谦:“汪氏十九岁才被确认为王妃,这正常吗,汪家少有资产钱皇后便主动资助汪家,也好让汪氏能够在郕王府挺直腰杆。”
于谦缓缓摇头:“正常也不正常。”
“呵呵。”周喻呵呵一笑,道:“就不正常,我当时已有杭氏且已禀明孙太后让杭氏为郕王正妃,多次奏请皆全部被驳,那时候我和杭氏已经有了个儿子,虽然杭氏家境差些可却也是最合适之人但偏偏孙太后就是不允,反而让汪氏入了王府管着一切。”
“汪氏入府后勃然大怒,屡次在众臣面前斥责于我,说我蔑视皇命,失信于天子失信于她,那时候我也懒得和她计较更巴不得孙太后就此责罚于我把我赶出京城,可毕竟汪氏是正妃在这件事情上不论因由如何我对她算是有所亏欠,所以常常叮嘱于她莫要多生事端,从其他方面对她多加照顾也愈发的养成了她肆无忌惮自以为是,自视甚高的性子。”
说到这里周喻忽然露出了一抹笑容来:“于谦,你肯定也不知道在堡宗亲征之前我的这位贵妃可是亲自入宫劝说堡宗莫要亲征,更是陈述南北同时用兵之害,不得不说汪氏是有眼光的,但她看待问题的角度不是朝着我而是朝着堡宗,哪怕到了如今汪氏恐怕都还是自视甚高的没有瞧得起我。”
于谦心里有些麻了,他不能多说什么只能提出最中肯的意见:“陛下……若是贵妃有二心一道圣旨废了汪氏便可,不必因此而心烦。”
周喻看了眼于谦,脸上的冰冷早已消散如今反而笑如春风:“你说的很对,或许当时的郕王妃现在的汪贵妃从一开始就是孙太后的棋子,作为钱皇后的好友也说不定早就已经倾心于堡宗,继续留在身边还真是一个祸害,不过于大人,若是朕要立皇后你觉得是从现有的妃子中选择还是新立一人。”
“臣不敢妄言。”
“罢了,此事不急,先解决眼前之事再召集大臣们讨论。”
一路进城回宫周喻直接来到了太皇太后寝宫,匆忙而回连铠甲都没有脱下,头发乱糟糟的脸上也有着不少风尘仆仆的痕迹。
太皇太后寝宫里安安静静,太监宫女是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来,因为一场忽然出现的变故这里充满着让人窒息的压力。
周喻一进来就见到了守在宫中的太医,见到了在此地照顾的汪贵妃,还有前皇后也是钱皇后。
太监宫女连忙跪下,太医们也是赶紧跪下想要高声问礼但却也只能因为床榻上的病人而放低声音。
钱皇后远远的行了一个万福礼,汪贵妃则是一脸惊愕的起身赶紧来到周喻面前同样曲膝行礼,不解询问:“臣妾见过陛下,陛下不是领兵出征怎又匆忙而归。”
周喻看了眼汪氏:“不用多礼了,太皇太后情况如何。”
汪贵妃低头道:“太医说是思成疾忧虑过重,现在已经病入膏肓……”
这话说得声音是越来越小,周喻则是看向了还跪在地上的太医们:“起来。”
“谢陛下。”
周喻直接走向了床榻,看着床榻上脸色苍白眉宇间还挂有忧愁昏睡着的老人,缓缓坐在了床沿将手搭在了太皇太后的手腕上。
“给朕说说太皇太后什么情况。”周喻一边给太皇太后号脉一边看向起身的太医:“刚才贵妃说已经病入膏肓,是不是真的。”
几位太医表情复杂,对视一眼后有一人忐忑的站出小声道:“陛下,臣等为太皇太后诊脉发现脉象虚浮无力时有时无,舌苔厚无血色,呼吸微弱气血亏空,面色晦暗双目无神,已然是神志不清说话混乱,臣等无能还请陛下恕罪。”
周喻看了一眼说话的人缓缓点头,他自己号脉的判断下来也是觉得太皇太后的脉搏有大问题,但短短时间又如何能让一个健康的老人忽然变成这副模样。
周喻转头看向了一位照顾太皇太后很久的老宫女,问道:“你可有发现太皇太后有发热,恶心,头晕,腹痛的症状。”
那宫女愣了愣,连忙跪在地上匍匐着回答:“回皇上的话,太皇太后前些日子就觉得有些身体不适,一直担心着大明的战事休息也不太好,只是吃得很少并无出现发热腹痛的症状,倒是说过有些头疼。”
周喻转头再次看向了太皇太后,从脉搏来看确实是生命微弱随时都可能更糟糕的情况,哪怕是普通人也能通过太皇太后的惨白脸色看出她已经命不久矣。
但周喻却是觉得有些奇怪,急病正常但这病来得也太急了,虽然是重病的模样可这模样也有可能是中毒,嘴唇乌青面色晦暗可能是生病但一样也可能是中毒,变成这副模样中毒可能是诱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皇太后年岁过大身体已经足够虚弱,一点点诱因就迅速恶化成了最严重的情况,现在说不定就算是中毒导致的但毒性恐怕也已经被解了。
周喻仔细的检查了一下确实觉得难以分辨,除非用其他的办法来仔细的检查但现在忽然间要这么做也很麻烦,倒是指甲盖上略有乌青,可这个年代这个年纪有这么一点点征兆出现在太皇太后身上也能说得过去。
“取银针来。”
想了想周喻吩咐了一句,有太医连忙从箱子里取出银针双手送到周喻手中。
周喻拿起银针在太皇太后的指间轻刺,双手挤出一滴血珠看了一眼后便从床沿站了起来。
“尔等好好照顾太皇太后,务必让太皇太后能够清醒过来。”
周喻将银针递给太医吩咐了一句后看向汪贵妃和钱皇后:“辛苦皇嫂了,不过如今宫里宫外诸事纷扰复杂,皇嫂最好还是不要随意离开自己的寝宫比较好,如今大明危难太皇太后重病,皇嫂若是心有家国还记得自己的身份,不如在佛堂诵经念佛好好祈福。”
“贵妃也是,从今天开始就在自己宫中不要乱跑,你也去给太皇太后和将士们诵经念佛好好祈福吧,来人啊,送钱皇后和贵妃回宫,禀告孙太后为给太皇太后祈福还望孙太后抄写经文,明日朕便要在太皇太后身边念经。”
汪贵妃脸上顿时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钱皇后的脸色也一下变得白了一些。
这两人都没想到周喻会忽然回来,而且这一回来就要打发她们去诵经念佛。
对于钱皇后的安排那还好说,毕竟钱皇后是先帝的皇后,排除其在宫内的影响力然后将其边缘化是理所当然,是现在还没办法将其送出宫中的最好安排。
但也让汪贵妃一起去祈福这就不对了,后宫需要一个主事的人而如今汪贵妃就是那个唯一的选择,甚至按道理来说周喻都应当立刻将汪贵妃提为皇后,只是周喻刻意忽视了这件事而让内阁以及于谦等大臣和他一起把这个过程跳了一下,让一切等到战事平定以后再做安排。
可即便如此那也应该让汪贵妃来主持后宫大局才对,特别是如今太皇太后病重孙太后又被禁足,而因为一句诵经念佛就让汪贵妃去祈福还是紧紧跟着钱皇后之后做出的安排,这摆明了就是周喻同样在边缘化汪贵妃。
两人的一时错愕还有太医们的心惊肉跳中,周喻也并没有给在场的任何人有过多思考的时间,非常直接的就肯定了他们心中的猜测。
“朕本应该亲自照顾太皇太后以尽孝道,却因国家危难无法抽身实属无奈,汪贵妃也需为太皇太后祈福,如此便让杭贵妃来替朕照顾太皇太后。”
之前跪在地上没站起来的宫女也连忙道:“奴婢立刻去通知杭贵妃。”
周喻又做出一副思考的表情,随即对着汪贵妃道:“朕记得汪家也是将门世家,传朕旨意如今家国危难,汪家也是朕的家人,现在朕遇见了困难国家遇见了困难那他们也得多出些力气才行,令汪家择出精干之人领军前往紫荆关增援也算是朕给他们一个立功的机会,贵妃觉得如何。”
汪贵妃愣愣的点点头,微微颤抖着朝着周喻再次行礼以表达感谢之情:“谢陛下。”
“嗯,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