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前太傅季道义,京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是先帝那朝名满天下的才子,更是明德帝的启蒙恩师,就连明德帝当年入主东宫他也是出了大力的。
是以,虽然曾经教过明德帝的人有不少,可真正被称为帝师的唯有季道义一人,也是明德帝最尊敬的先生。
明德帝登基后,季道义便致仕了,开始游历山川,一心向道,但他每隔一段时间也会留在当地的书院讲几日学,一边出世一边入世,其境界是旁人所不理解的,可他不在乎世人的看法,依旧追寻自己心中的道。
能和季道义成为知交好友的少之又少,青山书院的张继宗便是其中一个。
景泓还未过正厅,张继宗等人已经到了,景泓恭敬行礼,“见过老师,季先生。”
张继宗连忙上前两步,拖起景泓,面上带着心疼,“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没让人跟为师说一声?如今,可好些了?”
“没什么大碍,不敢惊动老师。”
张继宗看着他面色不如以往,小脸又瘦了,又心疼又埋怨,“你这孩子,你这孩子……”
景泓性子内敛,即便在书院心里有什么事也不会说出来,通常是张继宗发现他有心事,慢慢的开解他,如今出了这事,就更不会告知张继宗,只是这事始终没逃过张继宗的耳朵。
除夕夜景泓当街遇刺,这事早传遍了京城内外,张继宗本来也是不知的,留守书院的杂役私下谈论被他知晓,他便急慌慌的来了京城。
“外面冷,张先生请进暖阁吧。”景慕笙开口道。
景泓是被张继宗牵着进暖阁的,他五岁拜入张继宗门下,是张继宗门下最小的一个弟子,也是张继宗最上心的一个。
一行人进了暖阁,刚坐下不久,景祯就过来了,他听到管家说景泓的老师来访,便着急过来了。
景慕笙端着茶,听着暖阁内众人说话的声音,她视线偶尔在梁禅面上掠过,才发现梁禅也有善谈的一面。
还未到午时,宫里来人,明德帝请季道义入宫,张继宗却起身要和季道义一道入宫。
景泓似是猜到了什么,神色微变,看着张继宗,唤道:“老师。”
张继宗笑了笑,抬手摸了摸他的脑袋,说:“无事,为师去去就回。”
一旁的季道义含笑对景泓道:“有老夫在,你担心什么,你年纪还小,不该忧心其他的事,好生养伤。”
景泓对着他行了一礼,季道义抬手扶了他一把,和张继宗一起离开了。
景泓站在暖阁外,眉头微锁,和帝师一道入京,来了摘星楼就好似在等待着什么,景泓眼底微潮,目送着张继宗离去,老师这是为他讨公道去了吗?
梁禅和景慕笙二人送了人回来,见景泓还站在暖阁外,景祯在一旁给他扯着肩上的毯子,低低的说着什么,见景慕笙回来了,景祯才离开。
季道义和张继宗入宫对明德帝说了什么,众人不得而知,只是,当季道义与张继宗已经离开京城两日后,京中发生了几件大事。
皇后的凤印被收回,后宫宫务由容妃和德妃共同主理,虽然明德帝未言明废后,可皇后所居住的宫殿只进不出,和废后也无二致。
而东宫,虽然明德帝未曾下旨封宫,但太子暂时登不了朝堂,而太子外家承恩伯蒋家也被阖府圈进。
在京中皇子都在着急忙慌的处理自己的烂摊子时,锦麟卫又收到了不知从哪里送来的证据。
鲁国公府在先前督办北境的军粮和京中王家弄虚作假,准备运往北境的军粮被发现掺杂大量陈粮,更可气的其中竟然还有发霉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山雨欲来,整个京城都感觉到了不同寻常,不少勋贵人家对自家不争气的孩子开始严加管教,就怕在这特殊时期沾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军粮案证据确凿,鲁国公府和京中王家是在同一日被封的,只等大理寺审查清楚后再定罪。
这一日,京中街上到处风声鹤唳,前去开道的都不是普通的禁军,而是锦麟卫,就连京中普通的百姓也知道京中发生了不得的大事了。
鲁国公府的人一见常襄带兵过来了,阖府上下一片惊慌,哭音不止,不少人嚷嚷着要见皇后娘娘,可他们此时却不知皇后已经自身难保了。
往日后自视甚高,衣着华贵的鲁国公夫人此时再也稳不住,鬓边凌乱,冲过人群,扑到常襄面前,哭喊道:“我要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不会不管我们的!”
“这里是皇后娘娘的娘家,你们怎敢说封就封!”
常襄抬臂挥退挡住鲁国公夫人的锦麟卫,神色平静的看着鲁国公夫人,说:“我是奉陛下之命前来的,即日起,鲁国公府只进不出。”
说完,他又低声说了一句什么,众人便见鲁国公夫人脸色煞白,瘫坐在了递地上,良久,才放声恸哭。
常襄将身后的哭声都抛在脑后,走出鲁国公府,抬眸看向一个方向,只觉得意想不到,纵使他再镇静,也不会想到一场行刺案会引来如此大的风波。
他眼睛微微眯了眯,只那位郡主绝不会有如此厉害的手段,除了帝师的进谏,这背后定然还有人在推动。
醉仙楼二楼雅间,梁禅站在窗前等着齐奕往食盒里装吃食,他视线落在远处一队锦麟卫的身上,带头的那个他认识,低调的很,唤作梅铎,如今已经是锦麟卫的副统领。
而他的姐姐是景祯的侧妃,他带人去的方向是京中王家,梁禅嘴角浮现一抹轻笑,大雍首富,京中王家的路算是到头了。
齐奕装好吃食后,恭谨问道:“世子,现在可回去?”
“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