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辛亥英雄 > 第29章 北洋军撤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是黄兴的意思,还是宋教仁的意思。”

张学文看了看电报,不屑一顾。随着南方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安微、江西都开始独立,全中国的省份都在蠢蠢欲动。而江苏受到了浙江和上海独立的影响,那里的革命党也开始不安分起来。

1911年7月26日,离长沙起义四十多天之后,江苏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在南京城外宣布起义。一下就让江苏所有人大惊失色,因为第九镇是江苏唯一的新军,实力强大。不过江苏除了新军,还有很多巡防营。他们占据南京,在阻挡徐绍桢。

徐绍桢一看南京实力很强,因此邀请其他省份的革命军过来支援。一瞬间浙江的军队,上海的军队,以及新军第九镇的部队,三方面的部队开始在南京城外集结。

而且因为这里有黄兴,要攻打南京,所以南方很多省份的部队都开往这里。短时间之内这里就聚集了几万部队,而且各方人员源源不断的往这边开来。

组建联军部队,准备攻打南京。

本来这不是什么大事情。很正常的事情。江浙这边,有陶成章的光复会,特别是浙江的独立光复会有很大的贡献。

陶成章是光复会的领导。

当然浙江能够独立,和已经牺牲的秋瑾关系很大。在光复会,陶成章也好、章太炎也好、蔡元培也好,牺牲的徐锡麟也好,他们并没有发展多少实力派会员。相反只有秋瑾非常重视组织建设,培养了大批出色的会员。秋瑾在浙江多年,发展了很多光复会会员。

秋瑾牺牲,但她发展的那些会员没有暴露,继续潜伏在那里。等到陶成章回国,开始联络他们,他们立马就成为了浙江独立的主力军。浙江能够独立,领导者基本上都是秋瑾当年发展的会员。

还有上海那边,更是有黄兴、宋教仁、陈其美这些同盟会大佬。

江苏这边更是有第九镇统制徐绍桢。

可以说这个联军当中,革命党大佬云集。

可是从上海来了电报,是给张学文的。竟然是邀请张学文到南京担任联军总司令。看完这个电报,张学文忍不住直接扔在了桌上。

这到底是哪个混蛋出这个搞笑的主意。

黄兴不太可能。宋教仁也不太可能这么弱智。

张学文在武昌好好地,去南京担任有名无实的所谓总司令。除非是张学文疯了,他们也不太可能这么弱智,想出这么弱智的方法骗张学文去南京。

“我想应该是宋教仁的一次试探。”

“试探?”

“是。”

邓汉祥点点头。然后道:“只要他们攻下南京,我估计成立临时中央政府的事情就会提上议程。宋教仁应该是希望让总指挥离开这里,去新政府中央任职。”

“明升暗降?”

“肯定是如此。这一次不过是一次小小的试探。”

张学文耸耸肩。

民国要成立。临时中央要成立,到时候自己应该怎么办。自己再怎么说也是同盟会的人,中央政府成立,自己也没有什么名义,继续统领川湘滇黔鄂五省。

名义,名义。

这个东西有时候说起来狗屁不是,但有时候却是非常重要的。你没有足够的名义,你的团队、你的手下人都会迷茫。

他们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干,会造成他们的思想混乱。一旦他们混乱,开始想的多了一些,行动就无法统一。这就是一个组织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统一思想。

还有成立临时中央之后,他们开始赏赐张学文手底下的人,到时候张学文是拦着还是不拦。拦着就会得罪自己手底下的人,不拦一个个就全跑了。

这都是很难办的事情。

“鸣阶,如果新政府成立,我该如何?”

“总指挥,其实参谋长已经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哦?”

张学文一愣,张其锽告诉过自己。张学文想了想,然后疑惑的道:“捧?”

“对,就是捧。我给总指挥两个字。一个是捧,一个是分。”

经过这些天的锻炼,邓汉祥是越来越自信。在张学文面前邓汉祥侃侃而谈。

“我们是革命军,目的就是推翻满清。因此总指挥你要把新政府捧到天上去,报纸上也可以如此。让新政府带领革命军荡平北洋军,荡平满清部队。”

“鸣阶,成立新政府的目的不就是这个。”

“可是新政府做不到这些。”

“何解?”

张学文是从历史上知道,新政府在南京成立之后,很快就跟袁世凯妥协。但没想到邓汉祥人在武昌,就已经判断这个。这让张学文很是好奇。

“只要联军攻下南京,那么新政府的首都只有四个地方。首义城市长沙,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前线城市武昌,以及六朝古都南京。现在能够成为首都的只有这四个城市。不过长沙和武昌是总指挥坐镇,他们是不会选择这两个城市的。上海受到洋人太多的影响,也不会选择那里。只有南京,也只有南京可以成为首都。他们一定会选择南京。”

“继续说。”

以前看三国演义,知道诸葛亮掐指一算,真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虽然邓汉祥没有小说当中诸葛亮那么神,但让张学文依旧是非常欣喜。

如邓汉祥这样的人,放到古代就是一等一的谋士。

因此张学文非常感兴趣。

“其实选择南京很不错。不过到时候南京的部队一定是龙蛇混杂。先说说江浙联军的部队,有新军、有会党部队,更重要的是这里的部队都是光复会的部队。陶成章甚至给他们取名叫光复军,然后自认为总司令。再说说上海的部队,主力部队很多都是青帮出身。在上海呼风唤雨,肯定是看不起乡下人。就是江苏也一样,到时候肯定矛盾很多,因为南京的部队各派系都有。”

“现在的情况,想要北伐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我们武昌,一个是南京。到时候新政府成立,南方的北伐部队一定会云集南京。到时候新政府管这么多部队的后勤都很困难,调节各种矛盾就更加困难。现在南方各省份,除了我们的川湘滇黔鄂五省之外,其他很多省份更多的是地方旧官员、立宪派当道。这么乱哄哄,谁能够控制得住局面。”

邓汉祥仔细分析一下南方各省。

说的真是头头是道。

但张学文非常同意。孙中山和黄兴当年忽视组织建设的恶果终于体现。同盟会的会员都是各行其是,同样是同盟会领导的革命,彼此之间也跟敌人一样。各省份谁也不服谁。

同样南方各省份能够独立,立宪派这些地方实力派贡献更大。他们一个个成为各省份的头面人物。还有一堆会党武装,到处要军饷。不给军饷,他们就自己在地方自筹。也就是自己在地方设置关卡,甚至是抢劫。让人们对于革命军的印象一落千丈。

这么多的问题,这么多的分歧,新政府要怎么解决。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够他们头疼。

“现在各省份的人,他们的想法完全不同。有革命党,有地方士绅,有会党,也有旧官员。他们的要求彼此不同,新政府想要拿出一个统一的声音都难。我们给他们使劲带高帽子,等捧到一个高度之后,大家都会关注。这个时候他们任何的错误,都会在大家的放大镜之下。我们就可以找出和他们不同的地方,和新政府唱对台戏,保持我们的独立性。这就是分。”

张学文慢慢的笑了出来。

一个捧,一个分。

说的太好。

新政府想要整合南方部队北伐,是很困难的。因为新政府本身能够控制的部队就有限,而且很多立宪派、实业派甚至同盟会很多人到时候都会主张南北议和。

自己应该一直以北伐的面孔出身,等到新政府只要弄出议和,就跟他们闹翻。分也要分的自然。

从新政府分出来,从同盟会分出来。

“鸣阶,这个分可不能太盲目。”

“是。总指挥,我们不仅要分,还要让民心尽在我们这边。”

“说说。”

“得民心者得天下。总指挥,自古就是如此,这句话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不过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民心,怎么去争取民心。每个朝代的民心各不相同。世家大族把持中国的时候,世家大族的利益,世家大族的人心就是民心。等到世家大族衰败,读书人的人心就是民心。到了明清时期,其实读书人、大地主就是代表民心。要是没有大地主、读书人的投诚,建奴区区几万人怎么可能入主中原?”

“有意思。”

张学文看邓汉祥真是越来越喜欢。

对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后世很多人认为是一句空话。例子就是满清的入主。但其实如果没有汉族大地主,还有一群读书人的投诚,满清怎么可能坐稳天下。

而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些地主才是实际统治者。

还有读书人。

满清在江南犯下累累罪案,杀人无数。但是等到满清开了科举,江南的读书人还不是一个个屁颠屁颠的过去给他们做官。只要能做官,这些读书人谁还管祖上的血债。谁还管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是汉人还是满人。正是安抚了这些读书人,满清的江山才维持了二百多年。

可是废了科举,一下就得罪了很多读书人。

就如国民党大佬胡汉民喝酒之后,说的那句“若科举不废,谁还来革命”。这些读书人只要给他们一个通道,一个可以做官的通道,他们有机会会出来提着脑袋革命。

也就是说满清输掉了读书人的民心。紧接着皇族内阁和铁路国有则是失去了地方士绅的民心。

丢掉了满清赖以生存的士绅和读书人的民心,满清岂能不输。

说实话如果没有主席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大力发动农民,中国历史上其实谁真正理解过低层百姓的力量。包括现在的辛亥革命,谁会去动员那些目不识丁的底层百姓。

说民心的时候,谁会去在乎这些人。

唐太宗李世民当年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是他说的这个水,绝对不会是唐朝那些贫民。而是那些读书人、大小地主,世家大族。

因为自古以来贫民都是目不识丁,那些读书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所谓的民心,就是去争取那些人。邓汉祥一下就说了出来。

“总指挥,我们是革命军。我们想要名正言顺,要争取的民心其实就是学生和舆论。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才是真革命。而学生是什么?舆论是什么?在现在如此革命高潮之下,他们都很激进。只要我们在推翻满清的态度上更坚决,更给力。那么大家就会支持我们。我们就是革命党的代表,我们就是真革命。到时候就算我们分,也会得到大家的支持。”

张学文点点头。

其实这就是为什么民粹容易出现的问题。对于那些激进的学生来说,谁更激进,他们就更支持谁。因为在他们看来,谁更激进,谁就是革命。

邓汉祥很准确的把握到了年轻学生的想法。

但这种激进的风潮,容易点燃,想要熄灭就困难很多。因此张学文道:“鸣阶,这个想要把握分寸就很难。如果过火了,我们自己也收不住。”

“是。”

张学文闭上眼睛想了一会,道:“鸣阶,你以后就在我们总指挥部秘书处工作。过段时间负责整合一下武昌这边的媒体。”

“是。”

邓汉祥的意见不错。

当然如何应付将要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张学文自己也有一套想法。不过邓汉祥的意见也可以参考。

争取民心,把自己包装成革命代表,以此来整合革命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报告。”

在张学文考虑的时候,门外突然响起卫兵的声音。

“进来。”

“总指挥,前线战报。”

邓汉祥立马站起来,从传令兵那里接过了电报。然后送到张学文手上。张学文看了一下,“腾”的站了起来。然后忍不住道:“北洋军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