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辛亥英雄 > 第21章 袁世凯和黄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克强兄,你终于到了。”

上海码头。

宋教仁、陈其美等同盟会几个大佬人物,在码头迎接黄兴的到来。对于孙中山和黄兴来说,黄花岗起义对于他们的打击非常大。

两个人都认为中国革命需要更长时间。

因此孙中山去了美国,黄兴去了香港。倒是一直在同盟会不显山不露水的宋教仁这个时候更有魄力。并不像孙中山和黄兴那样意志消沉,相反来到了上海准备成立中部同盟会,积极领导长江地区的革命。

其实宋教仁已经做的很好。

他不仅联络了和同盟会闹翻的光复会,还有同盟会分离出来的共进会,还有南方各地区的革命党。光复会主要是江浙革命党,共进会虽然说是包含十多个省份,其实主要都是湖北人。

而宋教仁成立中部同盟会,那是联系了光复会、共进会,还有广西、云南、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这些南方省份都包括在内。

要不是张学文提前成立同盟会西南支部,那么中部同盟会的声势绝对会很大。

宋教仁的想法很简单。

就是长江中下游这些省份一起发动起义。所以他计划当中成立的中部同盟会,是南方十几个省份同盟会的合作。

当然因为张学文的横空出世,宋教仁的中部同盟会并没有完全成立。被张学文的同盟会西南支部打乱了节奏。中部同盟会还没有成立,张学文在长沙就开始了起义。

黄兴是在香港听到了湖南独立的消息,让他大为欣喜。

当时他立马就准备回到湖南,但是还没有动身,就听到了云南独立的消息。之后他在路上听到贵州、四川接连独立。因此黄兴立马从香港坐船来到上海,在来的路上听到了陕西独立、江西独立,这些好消息。

革命形势如此的变化,让黄兴非常震惊,也非常兴奋。

“钝初,英士,我一直坐船,虽然能够听到一些零星的消息,但不是很准确。你们给我说说现在的情况。”

黄兴很着急。

宋教仁其实比黄兴更着急。本来中国的革命是他们这些同盟会领袖领导的。虽然中间有过光复会的出走,共进会的成立等等。

但是说起革命党领袖,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他们才是排最前面的。

宋教仁也一直这样认为。认为他们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中国革命也必须是他们领导。

可是现在情况非常不好。

国内形势变化太快,有些人崛起速度太快,快的让人来不及反应。如首义功勋张学文,名望现在是如日中天。全国各地的革命党和年轻学生,都往张学文现在的武昌奔去。他们都已经把张学文看的和孙中山和黄兴一样的革命党领袖。这让宋教仁很是担心。

宋教仁本来就有一些神经衰弱,自从张学文横空出世之后,宋教仁一边感到高兴,一边却非常担忧。导致现在宋教仁是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觉。

现在看到黄兴到来,他总算是放下了心。

宋教仁虽然也是革命党领袖之一,但是他本人没有孙中山和黄兴的威望。就算是在湖南革命党当中,宋教仁也无法让人信服。

宋教仁在东京本部的时候,很多湖南革命党就不服气宋教仁。这一点宋教仁有自知之明。

可是黄兴不同。

黄兴是无可争议的湖南革命党领袖,甚至可以说是两湖革命党的领袖。说起来黄兴就是两湖革命党的代表人物。在两湖地区,论威望就算是孙中山也比不了黄兴。因为黄兴本人就是湖南人,在湖北上学,是两湖地区出来的最知名的革命党领袖。

黄兴的到来,在宋教仁看来,是一次整合两湖革命党的好机会。目前的国内革命党当中,两湖革命党的实力最为强大。

因此宋教仁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跟黄兴说了。

黄兴听完之后,沉默片刻道:“我们去武昌。”

“克强先生,我认为应该先去湖南。”

陈其美在旁边听了一会之后,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陈其美,这是同盟会在上海的头头。说起陈其美,就不得不说他的弟弟陈其采。

陈其采是比蔡锷更早的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在湖南新军当中也是大名鼎鼎。因为他是湖南新军第一任的五十标标统,还担任过四十九标的标统。也是湖南陆军小学堂的提调。

当年陈其采还在上海的时候,青帮大佬,甚至可以说是当时青帮辈分最高的一位青帮大佬范高头的弟子打了洋人。当时英国要求清政府把他交出来。

事情到了陈其采这里。陈其采断然拒绝引渡的要求,还告诉英国人,是英国人先打侍应生。所以要求审判那个英国人。陈其采当时的态度坚硬。到了最后是英国人赔礼道歉。

这件事情让陈其采在上海滩的名气大振,也让青帮大佬范高头非常感激。因为当时自己的手下,一旦被英国人审判,那么他这个青帮大佬就会颜面扫地。

正是因为这个事情,让范高头对于陈其采非常感激。

后来陈其采离开上海,来到了湖南新军。但范高头并没有忘记陈其采的大恩,知道陈其美是陈其采的哥哥之后,就跟他结拜为兄弟,告诉青帮小弟们,以后一定要尊重陈其美。

这一下就让陈其美成为青帮辈分非常高的人,是大字辈的青帮大佬。青帮在上海的势力很大,虽然还没有成为上流人群,但手底下的弟子很多。

凭借着这个优势,陈其美在上海青帮游刃有余,上海的革命形势完全打开。连孙中山和黄兴都大为吃惊。

因为在此之前,甚至一直到1908年陈其美都是革命党小辈,基本上没有人听过他的名字。孙中山、黄兴他们就更不用说。可是在同盟会陷入低迷的时候,陈其美在上海异军突起,成为同盟会在国内成绩最亮眼的地方。也让陈其美成为孙中山最倚重的干将。

“恩?”

“克强先生,这个张学文冒头太快。他怎么想我们谁也不知道。克强兄,你应该先去湖南,稳住后方。然后再去武昌前线。”

黄兴皱着眉头看了看陈其美。

黄兴虽然不是聪慧异常的人,但陈其美的意思他听懂了。陈其美这是告诉黄兴,先去湖南,凭借着黄兴的身份搞定湖南革命党。直接断了张学文的后路。

陈其美这个建议是对于张学文极度不信任。

宋教仁在旁边听到陈其美的话,脸色一亮。相比起张学文,宋教仁当然是更信任黄兴。在宋教仁看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的就只有黄兴。

现在湖南省长是禹之谟,这是黄兴的挚友。还有湖南很多革命党,都跟黄兴、宋教仁有很深的交情。宋教仁认为只要黄兴回到湖南,那么湖南革命党一定会推举黄兴成为领导人。

这是宋教仁小看张学文在湖南六年多的努力。

如果湖南能够这么轻易被人抄了后路,那张学文在湖南六年不是白待了。长沙府目前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就是驻扎萍浏醴地区的张本独立旅。

长沙府还有上千巡警,那更是张学文一手打造的。就算政府部门来说,彭邦栋、宁调元手握重权的人,哪一个是那么容易倒向黄兴和宋教仁的。

就连禹之谟,虽然和黄兴私交很好,但让他断了张学文后路,也不一定同意。更何况其他人。

“不。”

黄兴摇摇头。

黄兴明白陈其美的意思,也看出宋教仁的同意。但黄兴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他不想革命还没有成功,就做那种争权夺利的事情。

因此他断然拒绝。

然后跟宋教仁道:“钝初,我们还是赶紧赶到武昌去见见子清。英士,上海就交给你了。上海关系重大,一旦上海革命成功,整个中国革命都会有大的改变。”

“是。”

陈其美点点头。

但心中却是鄙视黄兴。陈其美号称是“四捷”,就是口齿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动捷。其实陈其美最厉害的不是他的敏捷,而是他的果断。

这个果断,包含着陈其美的狠辣。

陈其美从小做工,在一家当铺就干了十二年,然后又在同康泰丝栈做了两年佐理会计。后来还是他的弟弟陈其采出钱,让陈其美去日本留学,学习警察和军队。当时的陈其美都已经是二十八岁。

回国之后,很快就开始混迹青帮。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陈其美是非常果断。谁要是敢挡他的道,他就要让那个人消失。

现在张学文大势已成,声势慢慢的盖住孙中山和黄兴,成为革命党名气最大的领袖之一。不仅仅是名气最大,实力也已经是革命党当中之最。这个时候不去限制他,以后谁能够制住他。

迂腐。

陈其美非常看不上黄兴。现在革命大好形势,这个时候不去整合张学文的实力,以后拿什么跟张学文争斗。

如此优柔寡断,成不了大事。

…………

“袁世凯要来了。”

张学文看着电报,脸上的担心越来越浓。

虽然北洋军已经南下,在汉阳和汉口和革命军对峙,也时常你来我往打两枪。但其实双方并没有爆发太大的战争。北洋军磨磨蹭蹭,并不听从满清陆军大臣荫昌的命令。

朝廷实在是无奈。

因为现在形势是越来越着急。自从川湘滇黔四省独立之后,现在陕西独立,江西独立,湖北也要独立。而且其他南方省份,甚至是北方的山西、山东、东北都蠢蠢欲动。

摄政王载沣已经是手忙脚乱,对于袁世凯的条件只能是系数同意。袁世凯很快就掌握满清军政大权,已经准备南下来到前线。

张学文知道,一旦袁世凯来到武昌前线,到时候就是真正的刺刀见红。袁世凯来到前线,肯定是为了要给南方革命军一个下马威。

告诉南方革命军,在北洋军面前你们屁都不是。怪怪的听自己的话,不然消灭你们。

现在布置在汉阳和汉口的部队是湖南新军改编的赵恒锡第二师,湖北新军改编的林祖坤第十师,还有就是策动汉阳、汉口独立的湖北新军和当地民军组成的部队。

人数倒是不少,但北洋军南下的人数也不少于革命军。

“闰农兄,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张学文问了问张孝准。张孝准现在是张学文指挥部的参谋长。张孝准站起来,指了指地图道:“张其锽的第一师,应该立即奔赴前线,作为预备队。然后加紧训练我们的新兵。”

“恩。”

“还有,程潜的十一师,熊克武的十三师,彭家珍的第四师,他们应该直接进入襄阳府,和陕西革命党合作威胁河南,威胁北洋军的身后。”

“刘显世的第六师,罗培金的第九师应该直接进入汉阳府。从侧翼支援我们。”

进入湖北的革命军真不少。

目前在湖北的革命军加起来有五万多人,而且还在不停的招新兵。在武昌短时间之内已经是招了近两万人的新兵。面对北洋军,大家都有压力。张孝准做了一套方案。

“不过最终还是要看我们能不能挡得住北洋军。汉阳、汉口能不能保住。”

现在就是抢时间。

随着陕西、江西的独立,满清已经在风雨飘摇当中。如果再有几个省份独立,到时候北洋军要对付的就不是湖北一地。

那样武昌这边的压力也会减少。

“对。”

张学文同意张孝准的看法。

整体来说,还是要看能不能挡住北洋军。

蔡锷,蔡锷。你可不能让我失望。

“闰农兄,准备准备。我们一起去汉阳。”

“好。”

“报告。”

“说。”

前线,必须要去。不仅可以鼓舞士气,还能够增加张学文的名望。

“上海的电报。”

张学文接过电报看了看,表情很是平静。但心里却翻江倒海,因为上海来的电报内容很简单。就是黄兴和宋教仁已经动身来武昌。

黄兴要来了。

“闰农兄,看来我们要推迟去前线的时间。”

“发生了什么事情。”

“克强先生已经动身,这两天就会到我们武昌。先去迎接一下克强先生。然后再去前线。”

“克强公要来。”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