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于战争方面的舆论已经在兴起,虽然间或有许多西方亲密势力跳出来驳斥,宣扬和平共存的观点,但无一例外被扣上“奸佞”的大帽子,好在海宋国法律早就通过不以言罪人的原则,没人因此下狱,但他们这些言论在逐渐被吵热的战争舆论中,也变得没有市场,许多年轻人为舆论宣传而兴奋,迫不及待地去参军,以便博取和父祖辈一样的功业。
三百多穿越众年纪最轻的也有六十多岁,这种在穿越的时候还是幼儿状态,最老的已经九十多岁,有现代人的知识背景见识,再经历了数十年的政治军事的实践磨练,就算是庸才也被磨成了老奸巨猾之辈。
他们每个人手下不仅有大量对他们效忠的各种势力,更有大批几代人世代相传的心腹。军权就不用说了,都是牢牢掌握在手上的,高层和中层军官都是由他们自己或者绝对忠诚与他们的土着人充任。军队的主要成分中,大部分人都从海宋帝国的发展和扩张中得到了利益,经受过现代化的军事训练,士兵士气和作战力不是普通封建部队可以比较的。
不过就要面临的对手也不是一般人,他们同样有着现代化的军队组织,有着更强的武器装备,更强的工业规模和潜力,唯一差的就是军事动员人口要远远少于海宋帝国。
毕竟在大规模统一之后,通过农业技术的改进,良种推广,农业机械,基层组织的建立,粮食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饿死人的情况极少出现,五十年间,海宋帝国的人口翻了几倍,从两亿多人增加到近十亿之众,实际数字还要更多,毕竟有许多刚刚征服不久的土地,人口数量还没有统计清楚。
而经过各种情报估计,此时欧洲和美洲的总人口最多只有五亿人,这意味着双方兵员的动员能力上要差上一倍。而在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空军等高杀伤性兵种没有出现前,兵力的多少仍然是决定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兵多者,心理上就占有优势。
兵力已经开始动员,粮草方面,也由于多年和平,在诸多战备仓库中储备下了足够数量,各种食品工厂和作坊接到军方大量订单,开始行军口粮的准备制作,这些口粮保质期往往很长都在六个月到一年以上,大大节省了后勤压力,由于军方的大量订单出现,一时间海宋帝国的经济出现了畸形的极端繁荣,各种军需物资开始上涨,钢铁,石油,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扬,生活物资也开始逐渐涨价,劳动力价格也开始上涨,毕竟士兵的动员,就是占用原本的劳动力。
一旦兵力动员好,铁路的广泛建设,使得陆地兵力投送远比半个世纪前变得简单,短短几天时间,就能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到中亚地区,更为重要的是,这大大解决了后勤问题,陆路千里不运粮,这是封建时代的铁律,蒙古骑兵可以打到多瑙河畔,和他们走一路抢一路是密切相关的,也和作战方式有关,蒙古马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后勤压力小。
没错,这次老谋深算的穿越众,预备挑起冲突的地点就是中东地区,打这里,可以符合国内正在日益壮大的工业资本需要,减少国内对这场战争的阻碍。并且还可以将这块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将汉人、倭人、印度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稀释进去,占据地广人稀的中东地区,建立起牢固的统治基础,同时缓和国内的土地矛盾,为大农场的不断建设进一步铺平道路。
一般新开拓的领土,农民们可以获得十倍,甚至最多百倍于原本的土地面积,比如一个普通贫民在海宋国内地只有两三亩的薄田,那么如果去到南洋,就可以得到三四百亩的荒地,当然要自己开垦出来,不过水利设施都是朝廷组织维修,他们只需要出些人力,还有工钱拿,另外靠着大批药物的产出,那些被认为是恶地的地区,也可以轻易被开发出来。
靠着这种手段,各个征服地区人多的地方开始逐渐进行流动,大大稳定了整个帝国的基层统治,缓和了原本封建社会中人地之间的尖锐矛盾。
中东地区沙漠众多,土地贫瘠,水源稀少,绝对不适合垦荒,但对于工业发展却是一块宝地,石油储量极其丰富,而且容易开采炼制,对正在从蒸汽时代向内燃机时代转变的帝国来说,是一块必需要控制在手上的地方。
海宋帝国统治的地盘中,神州大陆石油储量只够目前规模所用,但现在已经入不敷出,海上钻探要求太高,而且风险大,一次风暴就可能将钻井平台全部埋葬,版图中,石油丰富的地区并不多,而且开采难度往往不低,因此对于中东的争夺,是目前国内工业资本势力的关注重点。而米国人就得天独厚,他们的北美洲本来就是石油丰富的地区,因此对中东的争夺虽然由于穿越众的存在而在意,但国内势力并不非常看重,相比国内容易开采、运输方便的油田,有动力去中东冒着和海宋人冲突危险的资本家不多。
而这些穿越众们就拿这个做文章,预备将整个国家拖入战争列车的轨道上。
………………
“稍息,里正,向右看齐!”
“学校里怎么教的,军训的基本要领都不会,统统拉出去,十军棍!”
一处兵营中正对紧急征召的新兵进行着为期六个月的初步训练。
近代军队的出现,是在解决了营养问题的前提下,靠着皮鞭和军棍等**惩罚,以及大量的训练,来让士兵变成不怕死的机械行动的怪物,可以承受高达百分之八十的伤亡,以至于出现一战中一场战役死伤几十万双方都不崩溃的可怕现实。
封建时代,一场大战,看似规模宏大,动辄号称百万决战,实际作战者不过十几万,至于伤亡,往往几千人的死亡,就会导致一方军队全面崩溃,真正的大规模的死亡,往往是在战后屠杀俘虏,而不是战场上杀死的。
而现代军队的标志就是让士兵拥有自己的思想,靠着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荣誉等手段,让士兵知道自己作战的意义所在,再加上军事惩罚做辅助,使得士兵既有战斗力,又不畏惧死亡,相比起近代军队有着更高的主动性,作战能力上超过不止一筹。
受到这个时代的限制,海宋帝国的军队还处于现代军队,近代军队,封建军队的混编之中,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兵员的来源地不同。
来自于归化较早,海宋帝国认同度高的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是前明的版图,民族成分一致,有共同的文字,受过多年教育,士兵文化素质高,他们受到的教育中,对本朝的开国历史有着充分理解,配合影像资料,明白当前生活的宝贵,而家里的老人也身体力行地告诉过去的时代,是多么可怕,一场现在普通的旱灾,就有数不尽的百姓去逃荒,一场涝灾,就会有成村成乡的人被淹死,难民充塞县城。
这部分兵员战斗力是最强的,他们保卫国家的热情也最高,同时乐于学习最新的军事技术,也有能力学习,由他们组成的军队,除了在武器装备上与现代军队有所差距,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差别。
其次就是归化较晚的地区,这些地区包括关外女真族的领地,朝鲜,倭国,东南亚,以及印度这些地区,以被征服时间的早晚差别,地区种族成分特性不同,其士兵的忠诚度,战斗力也大为不同。
其中女真人是在1640年被彻底征服的,朝鲜在1642年,倭国1670年才彻底归顺,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是一个单一民族,其中的中上层贵族对外来的抵抗意识非常强烈。打败他们不过是在1650年,但小规模的反抗冲突时有发生,不过大多数底层百姓还是为了吃饱饭,吃上自己种的粮食,是不在意换个大名的,这种情况下,在上层不合作的贵族,比如大名,寺院,公卿、武士等中上阶层等被清扫一空后,剩下的人老老实实地接受了被征服的命运。反正倭国也曾经长时间向中原进贡,现在被征服也并不是一件需要集体玉碎来表达决心的事情。
上述地区中,女真人和倭国的士兵是最有战斗力的,他们的底层贫民很多,而且民风彪悍,在被强者征服后,在吃饱穿暖的诱惑下,为了得到更多赏赐和土地,为了给后代挣下家业,以及更重要的为了获得正式国民待遇,成为海宋帝国公民,这些士兵在充足营养的保证下,靠着近代军队的训练手段,已经成为了指挥如意的近代军队。
说他们是近代军队,是因为虽然大多数这种士兵也知道自己作战的目的,但他们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多教育,在战斗的知识上,还是只能依靠上层军官的命令,不具备多少主动性,一旦整个指挥系统被打散,指望他们如同现代军队一样,自行聚集起来战斗,那是不可想象的。当然他们在没有得到新命令前,大多数会继续按照原本的军事命令行事,以免受到军法处置。
当然这些人也是最为残暴的,他们没有受到多少教育,大多数人脑子里还是中世纪的战争观念,杀戮俘虏,屠杀掠夺战争区的平民百姓之类的事情,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而印度人是最差的,虽然他们在17世纪一度有着最强盛的莫卧儿王朝,抵抗海宋帝国的征服,也只持续了短短五年时间。在大量火炮和半自动武器的攻击下,没有任何一只印度人军队可以抵抗,靠着分化的手段,主动投降海宋的部族不计其数,1664年海宋帝国就完成了对整个南亚地区的稳定统治,可以进行收税和动用人力,进行正常的行政工作。再没有成规模的抵抗运动出现,实际上随着当地百姓生活的改善,只要注意文化上的同化,取得民心并不困难,让他们认同新的国家也不困难。在有着强有力军队的支持下,辅助经济手段的诱惑,民心是一种很容易被扭曲的东西。
满清统治中原就靠的这一手,有着丰富知识的穿越众,没理由做不到这点。何况满清和明朝人的仇恨,种族间的隔阂,一点不比汉人和印度地区各民族的隔阂大,一样是文化不同,风俗不同,语言文字也不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