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2章
这晚在罗杰府邸的会谈,除了叙旧之外,石迪文也确定了至少两件事。
一是星岛大区并未真正终止与特战师的合作,而是继续与特战师保持着一种超出外界认知的默契;二是西线开发建设需要投入的资源数量相当大,大到星岛大区和特战师联手都难以承担的地步,只能用了一些手段,借助执委会动用国家力量来调配资源。
不过这在石迪文看来,并不算是什么需要惩罚的行为,先前所说也只是跟罗杰开玩笑而已。有求于执委会,才能服从执委会的管理,这个道理石迪文自成为执委会一员之后就已经领悟到了。
假如星岛和特战师能在完全脱离执委会帮助的情况下,自行完成了海外的拓殖建设,在西线圈地独立运营,那才是真正会让执委会感到担心的事。
所以站在执委会的角度来说,其实并不忌讳地方上为了争取资源而耍一些小手段,特别是独立性比较强的海外大区,只要不寻求脱离执委会的控制,那么一切都好说。
在执委会看来,海外殖民地的扩张速度已经超出了国家层面的规划,变成了各个海外大区和特战师这样的边军主导的行动。如果执委会无法对这些新近扩张的地区实施控制,那么日后这些远离本土的海外地区必定会有分裂的风险。
这在穿越之前的旧时空中,早就已经得到了历史的验证。所有在大航海时代曾风光一时的西方殖民国家,最终都得面对海外殖民地陆续脱离统治寻求独立的现实。
既然已经预知这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又掌握着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科技,执委会当然不甘于让海汉也走上这条老路。
用各种方式参与海外殖民地的建设和运营,这在过去三十年间已经被证明是对海外殖民地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之一,如今对西线当然也会如法炮制。
不过从罗杰有意无意透露出的信息来看,石迪文可以基本断定,钱天敦那边对执委会所要采取的措施也是早有预料了。
原本的航程安排,石迪文的舰队只会在星岛逗留不超过三天时间,完成部分货物的装卸之后就将再度启程,但实际情况却是让这计划落了空。
那些经受了海上长途跋涉的移民,很多人目前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短短两三日的休整,还难以让其中那些体弱者恢复过来。而热带的气候环境,也让来自高纬度地区的人很是吃不消,甚至有一些人因为在途中感染了疟疾,一下船便病倒不起。
无奈之下,石迪文也只能是宣布再多留三日,好让人们有更多时间恢复身体。届时仍然没法跟随大部队出发的人,那就只能暂时留在星岛这边了。
罗杰安慰他这样的折损不可避免,早年间从国内送来星岛的移民,一般有八成左右能最终安顿下来就算不错了,因为各种原因折损一到两成是常态。
尽管如今的移民船条件要比早年间好了不少,但特战师所在的区域也更为遥远,这途中自然也还是不免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折损。
但即便是能够安然到达目的地,也不见得就能很快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普吉岛和锡兰岛湿热难当,伏波港和镇海港又位于沙漠边缘,对于生活在国内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陌生。
让移民先暂时在同属热带气候,而生活条件相对完善的星岛适应一些时日,倒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
不过这个时候,身在普吉岛的钱天敦总算得知了此次将要到来的舰队规模。这倒不是罗杰给他通风报信,而是他本就在星岛部署有情报人员,不定期地向特战师指挥部发送消息。
石迪文所率这支舰队抵达星岛如此之大的动静,潜伏当地的情报人员自然是要向钱天敦提交汇报,但这个消息也是让钱天敦小小地吃了一惊。
他想到了石迪文可能会为特战师带来一些资源,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据说光是移民就有数千人之多,而即将装运到普吉岛的各种物资更是有数十船之多,还有大量专程来考察的商人随行。
这样的支持力度,的确不是钱天敦自筹资源所能比的。他去年忙活一年,从国内弄来的移民也不如石迪文一次送来的多。
钱天敦立刻将儿子钱少宝召来,吩咐他去组织人手,赶在舰队到来之前,再搭建一批用于安置移民的棚屋。
钱少宝不解道:“我们不是刚建了一百多间棚屋吗?这就算送来上千人,也能暂时收容下来了,难道还不够用?”
钱天敦笑道:“星岛刚送来的消息,这次从国内运来我们这里的移民,要比预计的数目多得多……预计有三四千人!”
钱少宝当然也很清楚自家的情况,听到这个消息,他同样也是大为欣喜:“三四千人这么多?看来执委会终于是开始重视我们这偏远地区了啊!”
钱天敦感慨道:“应该还是我们这次武装巡游起了作用,加上那两个新港口的设立,让执委会看到了西线的发展前景,才会舍得向我们这边注入资源。”
钱少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那是不是我们在西线的进展越大,执委会给我们的支持力度也会越大?”
钱天敦道:“那还是得看我们能为国家创造多少实际的收益,要只是长期维持两个贸易量不大的港口,那也很难说服执委会持续往西线投入资源。”
“总之现在的第一要务,就是先做好接待工作,让执委会确认我们这边有足够的能力管理更多的地域,才会有后续的资源到来。”
钱少宝心领神会地敬了一个军礼:“我这便去亲自督办此事!”
要在短时间内建造能够安顿上千人的棚屋,也并非一件轻松的工作。而且现今特战师的工程兵几乎都被高桥南带去了伏波港充当施工队,留在普吉岛这边的土木工程人员少之又少,不得已只能全员上阵,用劳动力的数量来弥补质量的不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