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春色 > 第九百三十五章 子路受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里正带路,朱高煦等一行十数人到了地方时,便见一家土院子外面已聚集了一群人,都围着一个穿长袍的老头。

此地应该就是唐赛儿家,院子里的屋顶上盖着瓦片,果然她家似乎并不算很穷。因为一路上朱高煦看到一些村庄里偶尔还有草房。

朱高煦等人下马走过去,那长袍老头便带着几个人跪倒于地,拜道:“老儿姓唐,乃此间乡老。大人途经蔽乡,有失远迎。敢问大人高姓大名?”

不过那些围观的村民没有行礼,也没跪,依旧站在周围、像看戏一样瞧着乡老与当官的说话。同行的阿莎丽是个『色』目人,在大明乡村很少见,许多村民反而在注意阿莎丽,大概是瞧稀奇。

侯海转头看了一眼朱高煦。朱高煦微微扬了一下下巴示意。

“乡老请起。”侯海上去扶他,说道,“本官乃守御司左使侯海,这位是滨州府同知田修远。”

乡老道:“久仰久仰。侯大人是京师官员罢?老儿听说圣上幸滨州,侯大人此番莫非随圣驾到得此地?”

侯海笑了笑,说道:“乡老好见识。”

朱高煦也觉得、这个乡老比里正懂得更多,听他说话也是读过书的人。此时在地方上比较富裕的地主,多半是愿意读书识字的。

乡老转头瞧了一下,便招手道:“你快过来,你爹在外遇贵人了。”

朱高煦立刻观望乡老的身后,这时便见一个身材高挑的小娘便走了过来,她大概就是唐赛儿。

里正说她才十五岁,但个头已长得与身边的汉子差不多,五官端正、颧骨稍高。她没有穿裙子,长长的上衣在腰间用布绳系着、裁剪不太合适的衣服显得有点臃肿,下面穿着裤子。虽然她的衣裳很旧,但人看起来仍是颇有英气。年轻小娘的皮肤不错,不过她那双手却又大又粗糙。

在朱高煦眼里,唐赛儿长得不怎么漂亮,不过他也没有失望,只觉她的气质着实与寻常村姑不同。

据说,在历史上唐赛儿造-反失败后不知所踪,朱棣为了找她,在全天下搜捕,逮-捕了大量尼姑和女道士,仍旧一无所获。而今这个可能想推-翻朱家王朝的女子,就站在朱高煦面前,朱高煦一时心情有点复杂。

“民女唐赛儿拜见各位大人。”唐赛儿鞠躬道。

侯海道:“免礼。”

唐赛儿道:“各位大人、乡邻们,别站在门口了,请到屋里坐罢。俺爹不在家,民女煮些粗茶招待大家。”

朱高煦听她口齿清楚,举止大方,只觉此女应该有点统御能力。即便是要带领一帮贫农起义,也是需要点能耐的,那种话都说不清楚、言行畏缩的人,显然办不到。

于是大伙儿一起往院子里走。唐赛儿在前侧带路,刚跨进院门,她便转身问道:“俺爹是怎么认识贵人的?”

朱高煦不吭声,他自持是皇帝,当然不愿意轻易当众撒谎、哪怕只是为了找借口。再说先前忽悠里正的人、乃侯海,此时当然该侯海来圆场。

侯海沉『吟』稍许,说道:“咱们家有个同宗子弟,进京赶考。路上有几个山匪、不知他是士子,便拦道劫-持。彼时正有个山东好汉,路见不平出手相助。之后好汉自报家门,说是滨州人士,还谈起家中有女名唐赛儿。本官近日正好路经此地,便顺道前来寻访。”

唐赛儿问道:“侯大人,那是何时何地的事哩?”

侯海转头说道:“洪公子、田同知,请。”假装与朱高煦等人客套,没有理会唐赛儿的话。这个问题如果回答,必定当场穿帮,侯海哪里知道唐父甚么时候、去过哪里干活?

好在唐赛儿也不太好意思反复追问,算是暂时避免了尴尬。

众人到院子正面的土屋里入座,别的村民仍未离开,有些站在院子里,有的找个地方蹲着看热闹。乡老拿了一盒茶叶给唐赛儿,她说事先已经烧好了水,便去泡茶了。

果然没一会儿,唐赛儿便端着茶碗上来待客,又拿了几只粗碗、端着一盆茶叶茶汤出去,叫村民们一块儿喝茶。她忙里忙外,在有限的条件内愣把所有人都想到了。

随行的段雪恨先喝了她面前的茶水,等了一会儿,她才将朱高煦的碗、与自己的碗换了一下。

小小的细节让乡老瞪眼怔了一下。那乡老一边与侯海恭敬地说话,一边频频向朱高煦投来目光,一直观察着朱高煦。

一行人中有两个女子,除了『色』目人阿莎丽,便是女扮男装的段雪恨。就连穿红袍的大官侯海,也不能让同行女子侍候;而“洪公子”究竟甚么身份,能精贵到任何入口的东西、都要别人先试吃?

朱高煦感觉自己的身份,已经被乡老猜到了。此地已不可久留,倒不是有甚么危险,而是呆下去会比较尴尬。

他又看了一眼唐赛儿,目前并不能确定、唐赛儿是否与白莲教有关系,但她显然还没有造-反。

朱高煦寻思,山东起义的重要因素,可能唐赛儿起到的作用有限。他心道:其中缘故,一个是当地曾经负担太重、百姓生计艰难,另一个原因是白莲教的组织,如果没有组织,人们显然无法对抗官府。

他终于拿定了主意,开口说道:“今日承蒙款待,咱们准备了一点薄礼。我听说唐娘子已与林家定亲,待令尊回乡了,权作为你们家添些嫁妆。”

话刚说完,锦衣卫指挥使张盛马上起身,从腰间解下一个锦囊来,双手送到了朱高煦跟前。朱高煦拿在手里,听到里面“哗啦”发出金属碰撞的声音,应该有些银钱和铜钱。

朱高煦递向唐赛儿站的方向。

唐赛儿说道:“俺爹教训,民女不敢平白无故受人恩惠。”

朱高煦道:“令尊不在家,你替他受,应该的。”

唐赛儿道:“俺爹在路上出手相助,也不是为了得到酬谢。”

乡老在旁说道:“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唐赛儿一脸茫然。

朱高煦便道:“乡老的意思是说,你爹救急帮助了别人,你受下好处,以后大家都愿意出手相助了,这对民风是好事。我希望你爹回乡后,你们一家能踏实度日,乡亲们也能安稳。”

唐赛儿听罢上前收了锦囊,鞠躬道谢。

于是朱高煦起身,说道:“叨扰了,咱们得告辞啦。”

唐赛儿道:“还未问好汉高姓大名。”

朱高煦随口道:“不用了,我陪好友来走走。你认得这位侯左使和田同知就行。”

大伙儿走出房门,让侍卫们牵马过来,便在一群村民的目送下走出院子。乡老、里正与唐赛儿都送到院门外。

此时太阳已经偏西,一行人便径直往军营的方向骑马返回,很快找到了大路。

走在路上,段雪恨忽然拍马赶上来,径直问道:“圣上如何识得唐赛儿?”

朱高煦转头时,见侯海等人都是一脸好奇地期待着。侯海不敢问,但段雪恨有时候在朱高煦面前、要随意不少。

“随口编的名字。”朱高煦只好答道,“乡里小娘的名字,甚么赛金花、赛儿是常见的名字。朕只想随便找一家百姓,实地看看大明庶民的日子。”

段雪恨对这个回答似乎不太满意,但她也不能当众说皇帝骗她,只得作罢。

侯海的声音道:“圣上心系百姓,大明子民之幸啊。”

朱高煦看向侯海道:“你说甚么同宗赶考遇到劫匪,那唐赛儿的爹回乡来,立刻就戳穿了。”

侯海难堪地拱手道:“仓促之下,臣一时没想到好的说法,请圣上恕罪。”

“算了,这小事不用再管。”朱高煦道。

众人回了军营,朱高煦进中军行辕,便让随行的文武散了。段雪恨与阿莎丽这两天在一起,则跟着来到了土院子民房里。

阿莎丽的声音道:“我以为皇帝与大汗,只会在意朝廷战和大事,或是大部族之间的争斗。皇帝陛下却亲自寻访乡民,关心农奴,我真没想到。”

朱高煦转头看了她一眼,说道:“大明没有农奴制度。何况无论武功多强盛的帝国,版图终究会分崩离析,不管储存多少金银,也总会散去,只有生在此间的人,才是真实的。咱们最该关心的,应该是国家子民的文明程度。”

阿莎丽似乎有甚么困『惑』,又道:“陛下不在意大明国军民是否软弱?”

“贪生怕死是人之本『性』,寻常人何必与自己过不去?”朱高煦道,“况且北方部落勇武好斗,只是暂时骑兵有优势罢了,谢幕的一天不会太远。以后国家强弱之分,会有另一种判断。”

他没有说得太明白,反正阿莎丽也不可能懂。一旦工业文明开始,草原上那点资源是不可能再谈武功与强弱的,勇猛热情的牧民也会将兴趣投向能歌善舞。

朱高煦不再多言,犹自在心中琢磨着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