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兵临百济
城墙内突然一片投降的声音,让守军们一阵愕然,旋即变成了害怕,因为喊投降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看到一个个百姓从自己屋子里走了出来,并且大喊投降,随着人数渐渐的增多。
原本还在呵斥百姓们的守城将军这时候害怕了,刚刚他还想要拿大刀砍向最前面的百姓,现在砍不下去了。
他看着人越来越多,害怕的不自觉的不往后退了两步。
眼见局势已经控制不住了,除了投降之外,他们只能弃城逃走。
守城将军见事宜愿为,所以很果断的决定弃城撤退。
如果他不撤退,后果可能不是他所能承受的。
百姓们见到守城的士兵们都已经撤了,就有人立马打开了城门。
城门一打开,唐军就鱼贯而入,很快控制了整座边城,李峰直接宣布边城成为扶余国的城池,百姓们都成为扶余国的百姓。
所有的待遇都和投靠扶余国的人是一样的。
这个决定得到了百姓们的支持。
随后,李峰没有停留多久,就率领两千的火器营进攻,他要一鼓作气的将新罗给拿下。
李峰率领的火器营,虽然人数少,但是他的战力在这个时代是天下无敌的,再加上李峰随身空间还有意想不到的武器,所以一路下来基本上就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开城门投降,一种就城破人亡。
另一边,新罗王知道是李峰亲自带队后,彻底的放弃抵抗了。
所有人都知道李峰师门的恐怖,谁也不知道李峰师门的人跟不跟在李峰的身边,最重要的还是李峰师门发明的武器。
这次新罗和百济的二十万大军就是败与李峰师门的新的武器下。
从热气球上扔下的火球瞬间将地面变成看一片火海,如果让热气球在他们的头顶扔火球,那么他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新罗王亲自带上文武百官,前来向李峰投降。
李峰答应他们的投降,但是无权处理他们,只能等到李二来处理他们,但是有一点可以十分的肯定,那就是他们没有生命危险。
打下新罗后,李峰就派人去通知李二。
李二得知消息后,率领大军前往新罗。
只是他赶到新罗的时候,李峰已经率领大军去百济了,听留下来的人说,李峰要趁着现在百济士气低落的情况下,再加上我军士气高涨,打算一口气灭了百济。
得知消息后,李二便让李孝恭留下来暂时管理新罗,然后,自己率领李绩和大军前往百济帮助李峰。
等到他来到百济边关后,就看到百济边城上插着大唐的旗帜。
李二看到这旗帜后,感到很欣慰,有李峰这样的福将,大唐何愁不兴盛。
守城的将士看到是唐军来了,立马开城门迎接,如今他们已经是唐人了,也愿意成为唐人,实在是唐人的待遇太好了,比他们现在的待遇好的不要太多了。
更何况,战争太多了,皇帝经常换来换去,所以对于忠心,大家也没有太多。
如果真要论忠心,那么他们只忠于自己的肚子,谁能让他们吃饱肚子,他们就跟着谁。
李二没多做停留,而是直接率领大军继续追赶李峰。
最后就是在百济的京城见到了李峰。
李峰知道李二回来,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来了,于是来到李二面前,问道:岳父,您怎么来了?
朕再不来,你就要连破两国了。李二没好气的说道。
冤枉啊,我只是来到了他们的城头下,他们直接自己投降了,不关我的事情啊。
李峰大喊冤枉。
朕有没有冤枉你,你的心里最清楚。李二不屑的说道,先说说,现在情况如何了?
李峰回答道:我给他们三天的时间考虑,三天后如果没有给我回复,我就会下令攻城。
现在是第几天了。
第二天。
也就是说,明日就是最后的期限了?
是的。李峰回答道,不过一般来说,今日就会给出结论。
恩,走,带朕去城下看看。李二说道。
好。
旋即,李二带着李峰前往百济国京城的城下走去。
一旁还有秦怀玉和几个特种兵随行保护。
此时,京城的城墙上,百济王看大几个人从唐军的军营中往自己这边走来,旋即便开始担心起来,他害怕对方给他最后的通牒。
皇上,对方来人了,一定又是催促我们做决定的。一个将军说道。
百济王在城墙上走来走去,道:你问我,我问谁。我们派去新罗的人还没有回来吗?
没有。按理说应该回来了,可是……臣担心他回不来了。将军回答道。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百济王神色慌张的问道。
将军回答道:唐军已经打到了京城,我们派去的人可能已经被唐军拿下来了。
可恶,可恶,真是太可恶了。百济王愤怒的咆哮道。
皇上,他们快到了。
百济王闻言,往下看去,面色一惊,道:李世民?竟然是李世民来了。
什么?大唐皇帝来了?将军惊呼道。
一群文武大臣和士兵都纷纷朝城墙下看去,百济王是见过李世民的,可是他们却没有看到过。
如今他们有缘见到李世民的样子,心情无比的复杂,因为现在对方是攻打自己国家的敌人。
虽然这个国家对他们而言也就那样,可是怎么说,那也是自己的国家。
城下的李二他们到了。
眼睛尖锐的李二看到了城墙上的百济王,微微一笑,旋即大声喊道:百济王,你投降吧,只要你投降,朕会保留你百济王的头衔,该给你的待遇一样都不会少。
只要你投降了,跟随你的士兵们都能活下来,城中的百姓也能安然无恙。
朕可以完全答应你,朕不会让手下的士兵伤害百济国的士兵,也不会让人伤害百济国的百姓。
因为从你投降的一刻开始,他们就是大唐的百姓了。
从你投降的一刻开始,百济,新罗,高句丽,以及扶余等国都成为大唐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