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儿子跟新同学打得火热,李日和还有刘金兰心里还是蛮高兴的,毕竟以后儿子离开家到上海这么远的地方,能有个照应也不错。
他们还是那种老一辈的观念,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也不是很了解,随着时代在发展,外面的朋友已经没有那么靠谱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是新世纪的江湖已经不是以前那种草莽江湖了,到哪里都得看一个脸面。
见过面。
安置好宿舍。
李文秀也没多在里面待着,杨欣那边还等着汇合去吃饭呢。
双方的父母也不可能一直待在上海不回去,何况二丫头已经开学了,在这里还是打电话回去跟学校里请了假的。
再不回去,估计回去这小东西就要遭殃了。
李文秀可不想把二丫头弄出什么厌学的情绪来。
马上就要回去,一顿饭吃到最后就有些变了味道。
李日和跟刘金兰倒还好,儿子从上高中之后就一个人在县城里面,即使是后来他们去了也不经常在一起。
慢慢地也就习惯了,而且身边还有个小的,也没有那么热切,加上李文秀又是男孩子。
老一辈的人观念里面还是有这种想法,男孩子长大了就不能一直待在父母身边,总是要出去飞出去闯才有出息。
离开家越远,那是越有出息的表现。
但是杨欣那边就不一样了。
女儿自小就养在跟前,加上又是独生女,这一分开就是好几年,虽说节假日也可以回去,但是毕竟不是天天都在一起。
一时间,齐飞跟杨欣那是止不住地掉眼泪,到最后杨欣都哇地哭了。
安抚了好长时间才停下来。
当天晚上曹军就开车载着两家父母回松平去了,加上曹军自己家里的房子也盖得差不多,他也顺便回去看看。
而且李文秀还有些事情要他回去跟黄小波和李红梅两个人交代,这次回去肯定要花个十天半个月的。
索性李文秀在学校里也用不上车子,毕竟是上海,出门打车什么的也很方便。
目前金和实业的公司总部仍然在市里,李文秀这边着实使不上什么劲。
沙河家具城有韩立生负责他也很放心,家具厂主要是年广飞在弄,也出不了差错,唯一让李文秀有些觉得紧促的是老马那边。
去年年底的时候,老马又分了一次股权,这一次除了李文秀追加了投资以外,还是跟历史上差不多,老马重新引入了国外的风险投资。
年初的时候老马再次出手,这一次李文秀没占到太多的便宜,但是因为第一次李文秀扭转了历史轨迹,自己一个人进行了投资。
随后老马尽管进行了新一轮的融资,但是最后自己占据的股权还是很可观的。
不过李文秀其实很清楚,这里面有相当多的一批投资,自己是依靠抵押贷款的形式拿到钱的。
虽然今年年内,金和的发展和沙河家具城那边会抚平一部分账务,不过风险还是有的。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如果按照历史的轨迹,下一轮融资起码要等到4年后的2004年。
到那时候,自己手上就有足够的实力争取更多的股份了,但是有一点李文秀可以肯定。
以老马的为人和智慧,肯定不会愿意把这么多股份交到某一方手里,所以李文秀也不用耍花招。
他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拿股份,最少也要比日本人和美国人多,当然,如果他在这个期间能自己另起炉灶,学京冬的老刘的话,那格局又会不一样了。
不过这一点李文秀一直在迟疑,到底是专心搞品牌还是分散注意力去经营电商他自己还没想好。
不过也快了。
进入大学。
这是李文秀很好的一个机会。
国内的大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是在2000年前后出现的,经过上一轮的互联网泡沫和大洗牌之后。
现在的互联网行业,能够坚持做下去的基本上都成功了。
这一点李文秀比任何人都清楚,而且他手里现在的资源充足,条件也成熟,真要做起来的话,肯定会少走很多弯路,甚至超越前人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这种事情急不得,李文秀还需要时间去仔细地构画好步骤。
2000年的上海。
活力还是十足的,虽然比不上十年之后的金融中心。
但是怎么说也是集全国之力建起来的繁华之都。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时候,这座城市原本还不算是太过拔尖的,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之后。
的确是有那股子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势,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在过去的记忆里面,李文秀关于这里的记忆气势大多数都是灰色的,原因也很简单。
作为一个后知后觉的后来人,这个地方的红利早就让第一批人收走了,剩下的都是被挑剩下的福利,即使是这些,获得的难度也增加了成百上千倍,他能享受到的极其有限。
但是这辈子重来一次,李文秀已经是先知先觉了。
送走了父母,杨欣也连着几天跟他一起找依靠,等过了几天熟悉了,杨欣这才恢复了本有的性子。
一个人慢慢悠悠地过着安静的日子,李文秀也不怎么去打扰她,但是两人每天见一次面的例行规矩还是保持着。
不是晚上就是大中午吃饭的时候,总是能有那么些理由能找到对方。
宿舍里几个兄弟也熟悉起来。
第一个礼拜五结束,下个礼拜就要正式开始军训,这周算是提前熟悉大学生活了。
下午几个人去了一趟边上的商业小吃街,痛痛快快地吃了顿大餐,等李文秀付了钱,抹了抹嘴吧就开始漫无目的地去海逛压马路。
几个大男人也不嫌膈应人,勾肩搭背的,这要是放在十年后,那铁定要火遍网络,妥妥的基友开挂一挑三模式。
李文秀呢,其实兴致并不高,不过三个哥们都要求逛,他也只好陪着了。
上海的商品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跟让人眼花缭乱的商品相比,那就是羞涩的口袋了。
逛了半天,除了买了一袋瓜子回去晚上嗑着斗地主,其余的都是两手空空。
就这么过了两天,军训就开始了,不过东财的军训比较短,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前后加起来也就是军训了半个月不到的样子。
李文秀也觉着这样的日子真不错,但是事实上他已经开始着手去做一些进行第二次创业的准备了。
曹军还有一段时间才回来,李文秀也不打算等他回来办事,自己先把事情的头绪在脑子里理了一遍。
搞互联网平台,肯定要找专业人士,李文秀的目标一开始就瞄准了财大的计算中心。
作为国内最先开辟计算机专业的大学之一,东财的计算中心还是有人才的。
当然。
李文秀也没想着把大学的人才一网打尽,他想做的也就是找几个技术顾问那么简单的事情。
不过这样一来。
李文秀的正常时间就耽搁了。
2000年的大学里,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还是比较强烈的,跟后来迥然不同。
尤其是这几年国家刚刚放开扩招的步子,很多人按照以前的法子来是上不了大学的。
东财虽然是尖子生多,但是越是这样,学生越是比较珍惜这种机会。
每天早上,李文秀在路边的小树林里都能看到站在那里捧着英语单词在叽里呱啦地念的学生。
上课,尤其是那种大课的时候,一窝蜂扎进去的人头都能吓死人,阶梯教室里面几百个座位都坐得满满当当的。
但是李文秀却是个另类。
他既不想在学术上做出多大的成绩,也没有搞什么技术发明的心思,整个人一门心思地都扑到了计算机上面,整天鼓捣着些稀奇古怪的公式和算法。
除了管理类几门比较重要的课程他一趟都不拉下以外,其余的能逃课就逃课,能不去就不去,趁着曹军还没来之前,彻底地钻进了图书馆里面。
尤其是头两年,几乎都是学的公共课和基础课程,李文秀那是真的一点心思都没有。
当然。
等时间进入10月份。
李文秀逃课的事情慢慢地也就被辅导员张波知道了,相对来说,张波还是一个比较平和的人,而且年纪也不大,二十五六的样子,比较好说话。
但是李文秀逃课实在是太多,一门叫市场营销学的辅修课老师说开学到现在,他就没见过李文秀这个人。
偏偏每次交作业都有他的,尽管做的不错,但是这也太折腾了。
所以找到李文秀的时候,张波就说开了。
“李文秀,你这逃课是不是太频繁了一点,已经有老师跟我反应了,再这么下去的话,肯定要挂你。”
他说的也对。
没道理你一节课都不到,别人累死累活的,还能给你及格分,这也太不公平了。
要是风气一坏,那这个兵也不用带了,直接散火算事。
“张哥,这个你得替我兜着点,我这不是有事情要做嘛。”
嘿嘿干笑了两声,张波也真没办法。
说实在话,跟班上的其他学生相比,李文秀这个学生很对他的性子,平时两个人没少在一起打球,而且李文秀出手也比较大方。
这种大方还不是刻意做出来收买他这个辅导员的,而是真的很大方,就连他们宿舍的人都是异口同声没话说。
“别贫嘴,我能替你挡一回两回,还能替你挡四年不成,老实点,课还是得上。”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李文秀还能说啥。
只好老老实实地上课呗。
但是没上两节,第二周又开始旷课了,这一次那个老师直接捅到了学院领导那里那里。
李文秀也真是头疼了。
新的一周。
李文秀刚去系里上管理学这门课,立马就被张波叫了出来,看到张波一脸的严肃,李文秀也不好太过显得无所谓了,小心翼翼地问了句。
“啥事呢,这么严肃。”
“还啥事,事情搞大了,现在跟我去一趟副院长那里,等会你小子眼睛放亮点,咱们刘院长可是眼里揉不得沙子。”
李文秀点了点头。
负责教学工作的院长刘宝生是一个很著名的经济学学者,博士是在美国读的,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40岁出头的年纪已经在圈子里很有知名度的一个教授。
见了刘宝生,张波就出去了。
“刘老师,您找我?”
对刘宝生这种一心搞学问的学者,他还是比较敬佩的,毕竟社会要发展要进步,光靠技术不行,这些搞理论的学者其实很多时候起到的作用更大。
毕竟是理论指导实践,没有先进的理论,再好的技术也发挥不出来。
刘宝生果然很严肃地说了一通,李文秀一个劲地点头,等刘宝生说完,这才同样严肃地回答他。
“刘老师,其实我这段时间也不是没上课,不过我觉着上课的那位杨老师进度有些慢,所以自己去图,自己还写了篇稿子,要不您看看?”
李文秀显然是有备而来的。
而实际上,他也的确写了篇稿子。
别忘了上辈子李文秀是学的什么,恰恰不是管理学,而是市场。
这篇论文是李文秀在读硕士的时候跟一个比较出名的学者做项目的时候写的,当时发表出去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也正是这篇文章才让他后面进银行,进企业都一路畅通。
刘宝生本身就是做学问的,这还是头一次碰到这种学生,还是个本科生,心里也好奇啊。
顿时就皱了皱眉头,他倒想看看,一个刚刚入学的本科生能在营销学上做出什么惊人之举。
“稿子带来了?”
“带了带了。”
从背包里面掏出来一份东财的信纸,李文秀还是用手写的,自己很工整,小楷写得也好,光是这字,刘宝生就看的很舒服。
但是搞学问不是搞书法,字写得再好也不如学问做得好,不过刘宝生一看,顿时就忘记李文秀了。
一口气看下去,心里吃惊啊。
这真的是一个本科生写出来的论文?
刘宝生有些不相信,他生怕是李文秀从哪里抄来的文章,学术造假可不少见。
“真是你写的?不是抄的?”
李文秀没想到刘宝生竟然这么直接,但是还是很坚定地点了点头。
“肯定的,刘老师,我敢保证,里面的观点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过。”
刘宝林点了点头。
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一点。
作为圈内知名学者,他看过的资料到底有多少他自己都不清楚,见没见过文章里的观点还是知道的,但是百密一疏,他也不敢肯定一定是自己见过。
刘宝林没肯定也没否定,但是思考了半响之后,立马就问了李文秀几个很专业的问题。
这种问题如果不是李文秀读过研做过研究还真回答不上来,别说本科生,就是研究生也不一定。
但是很显然,他回答了,而且大答得还不错。
刘宝林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
虽然脸上没什么表情,但是心里那叫一个震惊啊。
这世界上还真的有那种天生奇才?
这篇文章别说是一个本科生,如果自己不费一番力气去做研究的话也写不出来。
偏偏李文秀一个本科生还真写出来了,里面的研究数据也很齐全,至于李文秀是怎么算的,他不关心,毕竟结果已经出来了。
做理论,要的不就是一个结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