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祥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入京来,而且对时局如此熟谙,可见他一直在关注着朝堂上的一举一动。
早番也说过,张国祥是道人之中为数不多入朝为官的,对朝局动向多些关注,也是无可厚非。
然而他一开口就能够点破李秘的意图,可就不仅仅只是关注,而是一直在窥视!
当他提及太平令之时,李秘也是心头发紧,毕竟太平令无论是在朝堂还是江湖,那都是极其隐晦的辛秘,寻常人是无法得知的。
张国祥作为正一派第五十代天师,龙虎山的掌教大真人,神通广大,知道太平令也不足为奇,真正让李秘感到惊诧的是,他竟然毫不掩饰自己对太平令的渴望!
在这个秘闻之中,能够得到太平令的人,就能够左右天下时局,成为黑暗之中的隐龙,这是足以改天换地的一股力量!
张国祥觊觎太平令,是否能够说明,他的心中也有争夺天下的野心?亦或者说,他是正派龙首,只是为了守护太平令,以免太平令落入邪恶之人的手中?
李秘并不奢望能够从提问之中得到答案,因为张国祥的表情也说明了一切。
面对李秘毫不掩饰的问题,张国祥只是微微抬起眼皮来,慢悠悠喝了一口茶,而后朝李秘道。
“你知道太平令一分为二,但却不知这两半太平令有些甚么渊源,且待我与你细说一番吧。”
“当年的太平道分崩离析,太平令一分为二,一块是阳令,另一块则是阴令。”
“阳令一直掌控在正道手中,青天白日之下,便能号令天下英豪,维护人间公义正道,有时候也会落入到皇帝的手中。”
“自打太祖一同山河,开创大明盛世之后,阳令便一直在皇族朱家之中!”
“阳令在皇帝手里?也就是说,这枚阳令,如今在朱翊钧的手中?”听得这等秘闻,李秘也是心头大惊!
至于另一半,也就是那枚阴令,也就很容易推想,该是见不得光的邪恶之人在掌控。
诸如群英会和太平道乃至于白莲教等等,都在争夺这枚阴令,谁能得到阴令,就能啸聚这些恶人,成为地下的魔王!
其实也不难想象,这一百多年来,群英会该是掌控着阴令的,只是群英会遭遇分裂之后,太平道趁虚而入,夺走了阴令。
张国祥接下来的叙述,也证实了李秘的猜想,太平道和群英会是争夺阴令的最大势力阵营,也是最棘手的敌人。
此时想来,周瑜入宫辅佐朱翊钧,目的只怕并不是那么简单,或许想要趁机夺走朱翊钧的阳令,或者干脆直接毁掉阳令,这也是极有可能的了。
“皇帝火烧正阳门,或许是为了让你名正言顺起复为官,但贫道敢断言,除了正阳门,他还会继续烧神武等其他三门,而且时间会越来越频繁!”
张国祥此言一出,李秘心情就更是复杂,倒不是张国祥即将要说出阳令的秘密,或者说朱翊钧火烧宫门的真正原因和意图。
而是因为张国祥竟然连朱翊钧火烧正阳门是为了让李秘起复的事情,他竟然都知晓,要知道这是昨日里的事,除了李秘和朱翊钧,知道的人也就只有陆家茅!
这也意味着,陆家茅即便不是张国祥安插在朱翊钧身边的密探,也必然给张国祥通风报信了!
一想到陆家茅这样的皇帝死士,竟然与张国祥有如此深厚的牵连,而若不是张国祥此时防守不严,让李秘推敲出来,只怕是如何都无人知晓这层关系的了!
是人就有野心,也不能因为有了野心,就轻易判断一个人的善恶好坏,即便张国祥对太平令有觊觎之心,也不能说他就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但因为有了这一层,许多事情李秘就必须要慎重考虑,此时沉思片刻,终究是朝张国祥问道。
“师尊如何能肯定皇帝会再一次纵火烧楼?”
张国祥意味深长地盯着李秘,许久才开口道:“因为太平令是充满了灵性的法宝,无论是阳令还是阴令,都能腐蚀人心,若持有者心志不坚,太平令就会趁虚而入,纵观历朝历代,但凡捏着太平令不肯撒手的,最终都没得个好下场……”
“太平令会侵蚀人心?”
张国祥虽然说得玄乎,但李秘也可以理解,太平令是足以号令天下的珍宝,象征意义其实大于实际效果。
毕竟这东西一直隐藏着,诸多豪杰都不知道谁才是持有者,持有者连这一点都不敢公布出来,试问又能号令谁人?
一旦拿出太平令来召集天下英豪,那么这些英豪就全都知道你是持有者,引来的必然是血雨腥风的杀戮!
当然了,若众人皆知阳令一直在朝廷,在皇帝手中,或许争夺之心也就没那么强烈了。
因为人力有穷时,一个人本事再大,能与皇帝争东西?
所以说,太平令的象征意义其实比实际作用要大很多,更何况朱翊钧这样的九五至尊,如何都不愿看着太平令流落人间,对太平令太过看重,晚年或者意志消沉之时,难免要影响判断力,这也是说得通的。
这也是李秘所能想到的最科学的解释,万万不信这太平令里头果真住着甚么邪物或者灵魂之类的东西。
然而张国祥言之凿凿,李秘也不好当场反驳,只是朝张国祥问道:“所以师尊想让我帮你取得太平令的阳令?”
张国祥也不隐瞒,朝李秘道:“皇帝沉疴已久,即便我进宫伺奉,能延寿三年五载已经是神仙手段,若是不成,我张国祥声名扫地也便罢了,更要连累龙虎山,所以入宫的风险便也不言而喻了。”
“可即便贫道出手,皇帝陛下也未必能够好转起来,最多是吊着这条命,渐渐虚弱下去,届时将是他此生之中最为虚弱之时,若他耐不住阳令的侵蚀,做出一些疯狂之事来,怕是整个天下都要遭殃,不得不防啊……”
虽说张国祥此时表现出来的,尽量往阳令守护者的方向靠拢,可李秘始终是不太放心。
因为张国祥与陆家茅有勾结,而这一切连朱翊钧都蒙在了鼓里,实在是见不得人。
很难现象,皇帝身边最信任的人,竟然也犯了欺君之罪,皇帝对此却是一无所知,若陆家茅想要做些甚么可怕的事情,试问有谁能够阻止?
越是这般想,李秘就越是不放心,张国祥也已经看得出来,便皱起眉头来,朝李秘问道。
“你信不过为师?”
李秘看了看张国祥,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摇头道:“这不是信不信任的问题,若太平阳令在皇族手中,不比流落民间要好么?”
“如今内宫安稳,外患尽除,可以说天下太平,为何还要去碰那太平阳令?”
听闻李秘的问题,张国祥摇了摇头,朝李秘道:“你确实是个有本事的年轻人,这些年被你这么折腾一番,外患确实尽除,然则内忧果真没有了么?”
“且不说四川云南诸多苗蛮之地,单说京东地方,就有闻香教和青阳教等多个教派,纠集信徒,啸聚教众,仇视官府而祸乱地方,若不是你带出来的那批青壮军将在镇压,这要乱成甚么样子?”
张国祥此言一出,李秘也不得不承认,就如同四川之地,此时正是秦凉玉在带兵镇守,而赵广陵也从辽东被调回来,此时负责的是西北边防。
虽说地方上都是一些小骚乱,并没有达到让朝廷大张旗鼓去剿匪的地步,但乱象频生,这是不可否认的。
朝堂上所谓的内患尽除,很大程度上是关于郑贵妃和朱常洵,至于地方上的这些小打小闹,他们自是看不上的。
李秘对地方上的动静也有所了解,但并未干预,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叛乱,才是最好的练兵对象!
虽然这么想会冷血一些,但事实确实如此,想要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就必须不断地以战养战,否则安稳十年八载倒也罢了,继续安逸下去,当真没了可用之兵,那才是亡国之始!
不过李秘到底是分得出轻重缓急的,即便地方上并不安稳,但也不能以此为借口,要把太平阳令给据为己有,这枚太平令若流落民间,那才是真正要掀起大乱。
再者,即便要从朱翊钧手里夺走这枚太平令,李秘也绝不会将之拱手让人,若只剩下一个选择,李秘宁可自己掌管这枚太平令!
所以对于张国祥的交换条件,李秘是如何都不会答应的。
见得李秘迟疑不决,张国祥也不着急,朝李秘道:“为师知道你在顾虑些甚么,你且看着吧,也不消太久,你很快就会明白,那枚太平令,交给我天师府,才是最稳妥的。”
太平令虽然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年开始,便一直被皇族捏在手里,可张天师这一脉源远流长,明朝尚未建国之前,太平阳令就一直在天师府之中!
所以张国祥才有这样的底气,与李秘正大光明来商量这件事,虽说李秘有所担忧,但张国祥也拿出了宗师真人的风度来,并不催促,也没有任何胁迫的意思。
他甚至没有拒绝李秘的客套,果断留在了李秘府邸,说是要等待李秘孩儿的出生,就仿佛从未与李秘谈及适才之事那般。
张国祥不提,李秘自也不会主动说起,然而眼看着没几日就临产,事情终究还是让张国祥给不幸言中了!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